李顺艳
广西河池市凤山县江洲瑶族乡相圩小学 547611
摘要:班主任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人。班主任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和道德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将德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德育素养,使学生在德育中占据更主动的位置。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教育;实效性
引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更准确地对每个学生实施德育。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德育资源,提高德育对学生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中的几个问题
1.重理论轻活动的思想仍然存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德育描述为与其他课程一样的知识,要求学生背诵和掌握相关知识理论,并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标准对学生进行调查和衡量,使学生对德育有更好的了解。学生对德育进行学习只是空谈,没有实际行动,他们的道德教育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长期以来,德育课堂已成为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他们一味地用僵化的书本理论让学生记住相关知识,而忽视了实际活动。即使举办与德育有关的活动,重点还是放在活动的意义和体验的内容上。使学生对德育失去兴趣。
2忽视德育的内化和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认为小学生年龄太小,不能独立思考和实践。这使得学生在活动中不能通过自身的思考去判断活动中所存在的现象。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师总结结论,忽视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现象。在德育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实际上,对于年轻一代的教师来说,教师的整体素质并不统一。尽管年轻教师经验丰富,但缺乏工作经验。在道德教育中,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学生,这将导致不公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以言行为教的教师形象,也失去了学生的信任,严重降低了德育的效果。
3.道德教育的方式过于单一
在这个阶段,小学的道德教育一直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显然,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来学习德育知识,很难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一方面,一个时代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但当前的小学德育往往忽视这一点。它只坚持传统的道德教育,不能与时俱进。另一方面,道德教育传授理论知识过多,缺乏社会实践。
二、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加强班主任师德教育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主体,是负责联系学生和教师、学校和教师、教师和教师之间的枢纽,班主任自身的素养与工作能力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强化对班主任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教学管理能力。学校方面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师德教育和专业培训,通过组织各个学校、各级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参观和学习等活动,让班主任及其他教师的素质得以拓展和提高,使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分享优质的心得与经验,让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深入人心,端正教师队伍教学和管理态度,培养教师队伍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使班主任的工作更具前瞻性和科学性。有了班主任的配合和支持,那么学校的德育工作便能够高效顺利地运转。对班主任及其他教师的师德教育并不是口头说说而已,更需要落实于实践,而学校则是督促班主任认真完成相关工作的重要保障,学校有必要将德育纳入到对教师队伍的考评和晋升机制中。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定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目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很多教师过于功利,无法教育学生。教师和班主任对德育课程进行了适应性的安排,但并没有真正做好德育工作的每一步。针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可以在周班定期开展德育课,将德育课进行理论化和规范化,让学生觉得这是每周必学的内容,并多注意它。此外,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的行为举止和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语言和行为方面的道德教育。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经常模仿身边老师的做法,所以班主任平时的言行一定要对学生有正确的影响和引导,言行兼顾和个人教导。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在细微的过程中逐步改正错误。
3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小学的德育工作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首先传统把成绩放在首位的教育观念需要摒弃,注重学生德育发展,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重要,但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健全型人格更加重要,班主任需要有这样的认知。比如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学生可能在上课过程中情绪会低迷,会有一个厌学心理,这时班主任就要学会与学生沟通,感受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对于学生的一些思想情感和学习状况都要充分的了解,在学生受挫时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同时,教师要与家长联合起来推动德育工作的发展,班主任与家长及时保持联络,让家长知道学生在学校的状况,全方位了解自己的孩子之后,让家长协助班主任工作,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4.对德育工作的工作方式和具体内容进行改变
在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时,形式较为单调,这很难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影响下,班主任在开展教育工作室就应该秉持着一种对传统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教育不断融入于现在的教育工作中的理念,两者进行融合,进而使得德育工作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活动中,从而促进德育工作更好的展开,比如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找到一些社会上德育教学资料或者视频,通过这个传递或者传递,让学生去感受到这些得道德素质较好的榜样人物,让学生进行学习。班主任也可以开展一些问题咨询活动,让学生对道德素养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而总结出比较好的答案,加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了解,以及遇到这种问题时学生如何解决。学生犯错误的时候,班主任一定要了解背后真正的原因再进行教育,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让学生真心诚意的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总之,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误,都应该公正对待,起到好的模范作用。
5.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增强德育效果
小学生的性格和思想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因此,小学班主任应积极联系家长进行德育,在学校推行家校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小学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孩子的问题。对于个别家长来说,有必要分开谈,让家长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班主任可以利用微信等现代工具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推荐优秀教育资源,分享教育成果,引导家长开展德育活动,让家长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榜样,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结语:
学校德育一般在课堂上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学校德育的及时性。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他对每个学生都有客观的了解。学生的品德和素质直接关系到班主任的工作。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和个人观的初级阶段。小学班主任对德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做好德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 1 ]康欢欢 . 小 学班主任德育 教育 中 如何有效实 施激励策略[ J ] . 中 国 校外教育,2016 , ( 21) :47.
[ 2 ]商文敏 . 小 学 班主任有 效开展德育 工 作 研究 [ J ] .教育教学论坛, 2014 , ( 38)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