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德育学分制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9期   作者:罗美珍
[导读] 做好初中学生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学生立身以德
        罗美珍
        茂名市第十中学  525000
        摘要:做好初中学生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学生立身以德、树身育人,不仅仅是要努力提高初中学生的基本学科知识素养水平,更重要还是努力培养初中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文化素养。而初中学生思想德育绩效评价不仅仅是一个彰显各级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有效评价手段,更是加强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但与其他学科新生学业水平评价和学生管理考评相比,目前针对学生思想德育的科学评价仍然存在着考评模式单一、分数质量为先,重质量惩罚、轻表扬等突出问题。而学校德育本身的隐性教育特点却也使中学很难对学生道德行为素质进行科学性的评价。
        关键词:初中德育学分制;实践研究
        引言
        随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度全面实施,五育五行并举全面素质教育观的逐步形成,这些社会变化都在催生着各学校积极进行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重新探索。为此,我校再次尝试主动进行了学校德育教学模式的一次变革,探索以综合学分制方式提升普通初中学生德育的教学实效性。
        一、德育学分制的核心理念
        德育实行学分制的一个核心理念也就是充分赏识优秀学生。这句话既是对广大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广大学生的一种爱和精神激励。当你的学生成绩获得了学校教师、同学的一致赞美,其人生前进的无限潜力必然是无限的。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都应该是不平衡的,都应该有各自的突出特长与共同闪光点。所以,我们同时主张需要创造一种以激励赏识式的激励方式为主,涵盖多元化方面的显性的学生德育素质评价教学方式,通过广大学生、家长和辅导老师的携手共同努力,让广大学生自觉真正确立自己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养成文明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素养,铸就一个阳光、自信、诚实、友善的良好人格。所谓学生德育评价学分制,就是把针对学生隐性化的道德评价指标进行显性化,即针对每个学生在道德文明礼仪、学习态度、体育艺术、劳动卫生等各个方面的道德表现,设计一定的道德评价评分标准,以每个学分的评价形式对其加以严格评定和进行记载,作为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德育考试学分制度可能对其产生影响如下"正能量":
        其一,有利于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严格约束,长期以来,对于德育学习效果,我们不仅有德育考试成绩指标为其保证,而且对德育工作只有本质要求,没有显性的德育量化指标评价,学生究竟做好还是做坏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1]实行九年德育考试学分制后,德育成绩要求已经变成一种难以量化的成绩考核,能够有效让更多孩子更加自觉地积极参与各种各类德育学习活动,在不断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努力培养做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有职业道德的当代青年。
        其二,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公平性、全面性、过程性。在我国传统评价方式中,对一个年级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以其一生学习成绩的表现作为主要评价的依据;对于教师道德观的评价这一方面,主要以其对教师的第一印象评价为主。而事实上,部分优秀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可是在自己为人立身处事上却异常出色,故单一的"以成绩论英雄"的教学做法也并不利于对部分学生成绩进行客观与公正的教学评价。所以,德育评价学分制对中学生的德育评价更加客观和全面。
        二、初中德育学分制的实施原则
        实施青年德育课程学分制的根本存在目的也就是为了让广大学生能够学会树立责任感和学会享受生活,激励自我,学会正确分析判断和做出选择,成为社会尊重、有人生梦想、有人生追求的青年人。

因此在德育实施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把握好一些基本的工作原则:
        其一,评价活动主体工作多元化实行学校德育评价学分制的德育评价活动主体工作应尽量克服这种单一性,不仅仅是要尽量让学校班主任、科任和副教师、值班班级领导等人参与,还要尽量让在校学生本人、家长、社区人员参加,使之在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形成一种新的合力。
        其二,评价结果走向多样化。除了每月定期进行学校德育学分学习总结和成绩公示外,对进步优秀学生、进步优秀学生等还要通过各种媒体形式及时通报进行激扬表彰,通过学校钉钉公众平台及时告知学生家长,及时媒体反馈优秀学生的学校整体德育表现。
        其三,评价课程内容走向课程化实行德育内容学分制学校应逐渐逐步形成一个学校德育内容校本评价课程。
        三、初中德育学分制的操作策略
        (一)评价评论内容
        根据我校学生学年综合心理素质水平评价规则要求,学校重新制订了《德育学分制实施方案》,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文明礼仪、学习勤奋、文体体育艺术和社会劳动环保四个基本方面,在注重劳动情节环保教育方面,在学生课桌、墙壁上随意乱涂乱画或在学生校服上随意涂鸦的,视劳动情节轻重扣1~3分积极参与参加组织学校积极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和参加社会组织公益志愿服务的,每次成绩加1分。
        (二)评价过程
        1.学分认定。班主任、科任学生教师、值班生的领导与学生教师、值日生与学生教师是班级评价员的主体。[2]各班级评价工作主体应当依据评价方案,对班级学生日常学习表现情况开出一联表扬单(一联加分)或开出诫勉激励单(扣分),一联分发给班级学生,一联学校存档,月底之前交学校班主任审核登记后扣学分。
        2.学分质量统计。每月末,各年级班主任根据新生表扬单(班级加分)和新生诫勉批评单(扣分),统一将新生学分审核输入学校德育处的学分审核系统中,系统生成所属班级学校德育处的学分审核汇总表,由所属学校班级德育处进行审核。
        3.公示工作总结。各年级班将全校学生每月和期末期中德育练习学分统计情况在年级班内及时公示;年级班主任每月对每个班级期末德育练习学分统计情况及时进行问卷分析考评总结。
        4.评出结果。评出言行文明礼仪精神先锋、学习勤奋精神先锋、劳动健康环保精神先锋、文体艺术先锋等称号学生。在此表彰基础上,评出学习勤奋之美明星、劳动环保之美明星、文体体育艺术之美明星,以及年级三好学生、优秀教学班干部等,期末还会进行一次表彰。
        5.结果应用。每个入团学生的思想德育素质学分都要记入本人档案,作为其先进集体评选、推优推秀入团的重要依据。德育考试学分从七至八年级毕业开始,累积到三年毕业,与应届毕业生个人综合道德素质水平测评相同步衔接。
        四、结束语
        努力提高初中学生的基本学科知识素养水平,更重要的也就是努力培养初中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探索和完善实践切实可行的高校德育质量测评制度体系,是进一步提升加强高等学校德育测评工作的有针对性、主动性和工作实效性的一个重要突破,并使之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道德人格,为广大学生的学业终身幸福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夏梅芳.构建初中德育学分制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J].初中生世界,2021(12):8-9.
        [2]韩凤菊,杨军.浅谈初中实行德育学分制的可行性[J].情感读本,2016(08):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