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9期   作者:卢尚仁
[导读]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卢尚仁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中学524094
        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小到学生们的成长同是如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这是培养全能型人才的基础和关键,更是提升日常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强化自身的师德素养和教学水平,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对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真正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空间,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整合和升级,促进他们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与价值,将学生们培养成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创新,所以创新性的人才是国家不可或缺的一类人才。在初中阶段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仅仅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国家的发展也有深远意义。在新课改如火如荼进行的过程中,学科教学也必须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支撑,同时,很多数学问题更强调学生从多个层次、多个维度进行考虑,因此可见,数学学习与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密不可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内容,这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将来的后续学习、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1、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老师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基础,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在浓厚热烈、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能够发散思维,获取数学知识。同时,在这样的氛围中,也能够实现师生之间形成融洽的关系。比如,当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积极地向老师提问,老师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其进行点拨和引导,诱导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提升。以“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为例,老师从条件开放、过程开放证明三角形全等,有关线段、角相等,可以给予学生更加活跃的学习氛围,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合作学习环境中,让学生们与小组成员积极合作讨论分析,既有助于让他们在小组中产生思维碰撞,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优势互补中实现团结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保障,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创新意识的有效激发、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们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产生的关键因素。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兴趣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他们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于任何事物充满了好奇,倘若数学教学中充满了更多趣味性的因素,那么每个学生就会在积极的心理活动中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从而为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首先,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们在自主思考、自主分析、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收获学习兴趣,并且老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课堂教育学的参与者,同时,让课堂变成多向对话型的课堂,充分给予学生学习的空间、议论的空间、探讨的空间,让学生们学会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真正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激发学生们创新欲望。另外,老师更要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积极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积极发问,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生动性,更加具有趣味性。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美轮美奂的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激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在这些图片的带动下,引导学生们创新创造;最后,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们更多的成就感,以学生们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让学生们以积极的态度学习知识,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在塑造成功感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创新发展。
        3、培养想象能力,实现思维训练。
        想象能力是学生们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和关键。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们在广阔的空间和机遇中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宽度,真正针对数学问题、数学内容发挥想象,既有助于他们在想象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本质,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数学思维,同时又能够从潜在的数学问题出发,让学生们以想象为基础,实现他们创造性思想、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培养。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为例,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引导学生们展开想象,对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析和猜测,以多媒体的直观性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同时,以此为基础,又引领学生们展开想象,在大脑中形成立体的数学图形,有助于他们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有效提升。
        总之,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老师应该立足于初中数学教学,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真正让学生们创新创造,学习知识,内化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翠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天津教育,2021(09):20-21+24.
        [2]闫永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21(07):37+39.
        [3]丁素琴.在思考中探索 在拓展中创新——例谈初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的基本措施[J].数学教学通讯,2021(05):49-50+58.
        [4]张子翼,张苍燕.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性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5):2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