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西城实验学校常胜分校
【摘要】现如今,素质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基础教育的主流,而数学、语文和英语在素质教育中一直占据着大半的江山,并称三大巨头。而很多其他例如物理、化学等理科类学科能否学好的前提都在于数学是否足够优秀,换而言之,数学决定着一些理科学科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否应用自如。小学时期的数学毋庸置疑的对于学生的数学生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于幼儿园的懵懂,此时的学生才真正意义上的开始领略数学的风采。教师应在教学时注重引导,使学生在初期就能对数学产生兴趣以及对于数学有一定的解题的思维,为将来学习数学奠定更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改 兴趣 创新 思维 策略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大都枯燥而又乏味,如何让学生能够坚持并且自主的去学习数学,是教师们首先需要关注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定力,热爱一切他们觉得好奇的事物,对于自己觉得枯燥无味的事物更是不屑一顾,这也是为什么在小学期间有许多学生的数学成绩都普遍偏低的原因。所以想让学生能够不排斥学习数学,建立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进而引发他们的兴趣是一个重点并且行之有效的办法,兴趣是唯一一个可以推动学生去坚持学习的事物,要让学生对数学起兴趣并且保持下去,就要从多方面角度去实施,数学教学方面的技巧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此我想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趣味互动,引领节奏
小学时期的学生,是个处于多动症的时期,他们天真烂漫,但是同时也酷爱在课堂上做些小动作。想让他们认真的在下面听完整节数学课,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一项挑战。虽然说不太可能一整节课让他们完完整整听你讲完,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的使他们认真的多听你讲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寻找新的突破点,例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些趣味互动,使学生在上课逐渐厌倦的情况下,精神一振,吸引他们的兴趣,引领课堂上的教学节奏。例如:在教导学生认识时钟的时间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在课堂上提下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时钟的三根指针哪个是最懒惰的吗?"以此来调动这堂课开始的一个氛围,吸引同学注意,同时在课堂上,根据时间教导学生画指针的时候,老师可以教学生在草稿本上画手表,看谁画的最正确以及手表画的最好看,如此整堂课的氛围也就上去了,在这么一个气氛下,相信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是分外高涨的。
二、创新思维、培养习惯
数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除传统课堂的讲述式外,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其他的教学方法,例如请学生上来做一回小老师,由他们上台为学生讲解某一个题目,这样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毕竟学生上台授课对他们来说极为新鲜,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从另一方面来讲,在这个年级的小孩子,老师对于他们来说地位非常高,而且这个年纪的学生,很多都在内心将自己比作小大人,能够自己上去做一回小老师,如此值得炫耀的事情,相信他们的内心也是很激动的,但是能够上去做小老师的,数学成绩必定不能够差,所以这也相当于促进了学生学习,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了他们的动力。另一方面,数学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不同于语文的是,数学不是光靠背诵就能将其学好,更多的是需要平时频繁的进行练习,从而开发数学思维,才能够熟练的运用数学知识,所以日常反复的练习是不可少的,所以教师也一定要每日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学生得到一定的数学训练。同时这也能培养学生的一个好习惯,一个人的习惯总是在长期不断地反复中养成的,所以教师应该掌握好学生学习的节奏,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三、因材施教、因时制宜
教学对象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方法不能够千篇一律。教学方法的因材施教一方面是指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策略。
不同的人接受能力不一样,这样也就形成了所谓的"优生"和"差生"。统一的要求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优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差生面对目标苦恼不知道该如何完成,根据学生接受程度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目标和策略才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能够有足够的动力,不同的标准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优生"和"差生"之分,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并能完成目标,事半功倍的学习数学。而另一方面,因材施教还指针对不同的教學内容也要懂得变通。例如,小学不同的年级的数学难度相差太多,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因时制宜,耐心细致的指导教学,使学生学习减少学习的难度,尽快熟悉新知识,并且融会贯通。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离不开基础知识,如果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那么谈不上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了。所有新的想法都离不开原有的知识储备,如果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那么就无法发挥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依赖于基础知识而存在的。所以小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然后才能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这才是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正确顺序。課堂氛围对于学生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作为一个课堂的“引导者”,那么这样的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摒弃旧的教学方式,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营造良好的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掌握主动权,积极地进行自我展示。这样对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事物、不迷信权威、不盲从是创新意识的关键。学会合理的进行怀疑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学会质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
五、单元整体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首先,教师需要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前提下实施大单元备课。若想能够高效地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而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的前提就是透彻的了解教材中的内容,并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教材的每一部分内容和每一部分说要培养的学生的能力,确定教材的大单元然后再对大单元进行整体备课。大单元不仅仅是包含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而是涵盖了整个小学的教材体系。确定大单元的时候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各个部分的内部联系进行提炼和分析,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大单元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整个的教学流程进行一个合理的改变,达到优化教学流程的目的。教师可以重新安排大单元教学需要的学时,对教学进行由整体到部分并由面再到线再到点的安排。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调整以方便学生的拓展学习。学生在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学模式下可以对小学教材的教学体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一个完整的认识,这样可以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牢固也更加准确。
总之,数学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这是数学在小学众多学科中显得尤为重要和与众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我们能有效的对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革新不仅有助于学生以后对数学更深入的学习,还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对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曾玉.浅谈小学数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未来英才.2015年10期.
[2]除敏杰.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青年文学家.2018(04):68.
[3]李兴山.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优化[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8(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