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9期   作者:陈克霞
[导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给予当代教育教学很大的启示
        陈克霞
        河南省方城县实验小学  473200
        摘要: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给予当代教育教学很大的启示,并且在如今的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新课程理念也强调“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所谓价值,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会学以致用。因此,老师应该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积极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让学生在生活中走进数学,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现学生知识理解综合能力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生活中寻找数学
前言: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处处有数学的元素。同时,数学教学中也存在着各种生活化的内容,立足于小学数学这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提升学生们学习的质量,老师应该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出发,融入更多他们熟知的生活化元素,将生活与数学密切结合,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感悟,同时也实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得以培养。
一、筛选生活细节,教学内容生活化
        老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为了实施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老师应该拥有一双慧眼,积极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细节中筛选相关数学内容,引导学生们在生活背景中学习数学,以熟悉的生活背景为基点,找寻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促进学生知识理解,更好地把握知识。以“生活中的小数”为例,老师可以挖掘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引导学生们对小数的意义和存在进行认知:同学们,倘若我们的身高用米这个单位长度作为计量,有的人是1.5米,而有的人是1.58米,还有的同学是1.65米,每个人的身高不可能完全都是整数,这时小数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又如,妈妈带我们去超市买菜,我们会发现购物袋的商标上会贴上1.58千克、2.31千克、6.5千克,与之对应的购物金额可能是23.3元、17.8元、16.84元,其实大家想想,倘若没有了小数,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就无法进行,通过这些学生们熟悉可见的生活细节,既充实了小数教学的内容,同时又方便学生们对于生活中小数的理解,促进他们感悟小数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回归生活空间,数学问题生活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参与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老师应该将数学问题回归学生的生活,建立在学生生活习惯和背景之下,让学生思索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散,了解抽象性的数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

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为例,老师可以回归学生的日常生活,设置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们站立在生活的角度上进行思考,促进他们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比如,现在丽丽有38元,他给了他的妹妹3.5元,你知道现在丽丽还有多少钱吗?爸爸在周一买了一包大米,小明一家周二和周三都吃的米饭,一共吃去了4.25千克,这时这包大米还剩下5.75千克,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包大米一共有多少千克吗?小明的姥姥给他买了一辆玩具汽车,原价是79.9元,现在只卖69.3元,你知道这辆汽车比原来便宜了多少钱吗?小丽的身高是1.4米,比妹妹高0.09米,问妹妹的身高是多少米?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问题,为学生的问题思考提供了平台,同时使得小数加减的问题生活化,有利于让学生立足于自己的生活背景,对其进行思考和计算,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有助于他们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融入生活实践,数学操作生活化
        动手操作是学生们数学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数学本身是一门生活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老师应该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对数学新知识展开探索和自主构建,以“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为例,老师引导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制作小小指南针和位置指向器,通过生活中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们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在思维碰撞和集思广益下制作数学小工具,同时也在生活实践中展开动手操作,有利于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与魅力,同时也能够真正在这样生活实践和动手操作中促进学生对于位置与方向知识的深刻认知,提升教学效果。
四、引导学以致用,数学作业生活化
        生活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在生活中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老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中学以致用,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比如,学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之后,老师引导学生们回到自己家之后,测量自己书桌的长、宽、高,并且以米为单位进行记录。通过动手操作感受,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小数存在的意义。同时,老师再引导,将这以米作为单位的数量进行单位的换算,用厘米和分米对书桌的长宽高进行表示,通过灵活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们对单位长度的进率进行工具,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们对于小数的深刻认知,在学以致用中提升综合能力。
        结束语: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并且反映生活的学科。老师应该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有效运用,实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落入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生活化教学的教育理念,真正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完美结合,助力学生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子昀.生活化教学,促进知识理解[J].文理导航(下旬),2021(06):33+35.
[2]徐佩进.让生活走进数学 将数学应用生活——谈小学数学问题“生活化”[J].天津教育,2021(15):53-54.
[3]肖朝义.生活化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启迪与智慧(中),2021(06):36.
[4]刘旭东.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2021(20):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