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9期   作者:崔文化
[导读] 综合来看,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于终身发展的必
        崔文化  
        四川省开江中学   636250
        摘要:综合来看,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于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注重学以致用和学有所成。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都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授,期望学生能取得好一点的成绩,有意无意的减少了实验时间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改变理念和自身教学方法,寻求课堂教与学的问题,注重全方面的培养学生,在真正提高学生化学水平的同时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 高中化学 教学策略
引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生涯中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具有直接的关联,因此在高中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教师不仅加强对学生成绩方面的管理,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化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现代教育发展的研究发现,高中化学科目的教育发展,改变教学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不仅能够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教育的改革创新,推动教育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一、化学核心素养的界定
        提到化学核心素养,其实指的是在化学学习中学生应该学会的或者说应该具备的思想和能力,而这种思想和能力通常也是学生成长中应该具备的以及社会需要他们具备的,并能在生活中用以解决问题的思想和能力。具体而言,主要就是包括微观探析能力与宏观辨识能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平衡思想与变化观念、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其中,微观探析能力与宏观辨识能力同化学学科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一脉相承,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主要体现的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平衡思想与变化观念更是贯穿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而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则是化学研究的本质和动力。此外,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学习者必须具备的世界公德。由此可见,所谓的化学核心素养,就是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思想、能力以及方法。
二、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在高中的化学教学中,诸多化学教师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化学的课堂教学当中,仍然采用单一的理论授课模式,化学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化学理论知识的讲述和传授,学生被动的接受化学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降低,化学知识与高中语文知识不同,化学课程多以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课程为主,化学教师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对复杂的化学理论知识以及化学实验不能深入的了解,导致了化学课堂教学气氛压抑、枯燥,致使学生难以融入到化学教师的课堂教育当中,导致化学教师教学质量差,课堂教学形式陈旧,教学内容枯燥等特点。化学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化学成绩,在化学教学中,通常会利用“题海战术”,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题目进行练习,来加深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这种教学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只会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在题海当中,无法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不利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建立和培养。
三、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于高中阶段化学科目的教育发展,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根据化学教学内容营造相关的教学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以及掌握化学内容,从而促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科目的魅力,从而实现教育行业的稳定发展。如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场景,为学生选取生活教学素材,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以“钠、镁及其化合物”教学为例,为让学生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重点知识,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选择生活情境素材,如厨房实验、节日礼花、呼吸面具过氧化钠、小苏打等,完成生活情境构建工作。另外,高中化学教师通过研究化学史,可以为学生构建化学历史情境,让学生清晰化学教学理论发展历程,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化学理论知识,感悟化学发展智慧.例如,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介绍1789年拉瓦锡发表《元素表》,1829年德贝莱纳提出“三素组”,1869年门捷列夫分析已知元素性质及原子量并制定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发展史,让学生清晰化学家研究化学知识付出的辛劳,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
        (二)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证据意识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不仅和理论知识相呼应,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增加实验教学时间,将实验内容和理论知识融合起来,引导学生体验化学知识的形成,并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巩固其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的形式,对高中的知识点进行传授,比如物质结构知识点的传授课程,教师可以开展实验,教师在开展教学实验之前,要准备好相关的教学实验道具,在物质结构教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准备好分子模型,来让学生通过观察的形式,了解分子的结构。比如在观察水分子模型过程中,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显微镜的帮助下,对水分子模型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的结果,将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在实验过程当中,引导学生享受实验,投入到实验中,通过对化学证据的观察和收集过程,来更加准确的了解物质结构相关知识,同时通过化学实验,来培养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三)新旧知识联系,完善学生知识框架
        推动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相关的素养和精神,是教师的任务和责任。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建立和养成中,应重视对学生的传授质量,提高学生对基础的理解,引导学生尽力全面的基础知识理论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也是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做好准备和基础。如在《原电池》一课教学时,这节课内容是电化学的基础知识,可与之前讲述的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化学性质等内容联系起来。对此教师在上课时可先给学生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点,要侧重于对得失电子和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本质进行讲述,并以此逐步的给学生过渡到电化学腐蚀和原电池反应内容,注意将原电池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的联系起来给学生讲述,如对于原电池来讲,阳极失去电子、阴极得到电子,这在本质上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不同金属之间的化学活性不同。同时为增加学生的认识,教师可给学生在PPT上以图片的形式来展示一些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从课堂教学目标出发,再和学生讨论一些有关电化学腐蚀防护的方法,并从原电池反应原理、金属化学活动顺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提示,以此来完善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认知框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以及时代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国内教育行业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在提升综合实力的同时,自身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从而实现国内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萍.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A].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二)[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3.
[2]张林.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0(21):27-28.
[3]庞国秀.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20):86-87.
[4]童韬.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创新探索[J].知识文库,2020(19):66+68.
[5]孙尚军.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解析[J].新课程(下),2019(04):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