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9期   作者:黄天次
[导读] 在新课标发展要求中,最重要的就是再一次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黄天次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柘木乡聂河小学  433331

        摘要:在新课标发展要求中,最重要的就是再一次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教师要将课堂还于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负责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但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这对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数学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马上面临初中学习的小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纷繁浩瀚的初中知识中找到主次地位,明确学习目标的学习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果,所以本文旨在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一点建议和看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一)创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观念难以创新,在现阶段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只知道填鸭式的教学理念的教师明显是不合格的。所以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及时更新教学理念[1]。因为教师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只有在教师有方向的引导下,学生才能进行高效率的具备目的性的思考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效率,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的时候,应该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能够进行平等的交流,这都是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基础。在创新教学观念的基础上,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因为现在的孩子个性化发展较为全面,每个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也都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掌握教学内容基础上能够充分应对学生各种“刁钻”的问题,在回答学生问题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充分运用问题情境预设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教师进行新课引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发展还不成熟,更多时候需要运用形象思维去理解数学知识中抽象的知识点[2]。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高年级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尽量让学生自己发挥动手能力,去观察数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学习。
        比如说在进行四年级“观察物体(二)”的教学课堂活动中,这一课的重点学习内容时是让学生对于立体图形进行正面侧面和后面的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立体的物体,像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进行引导:同学们,观察一下你手中的物体,先把这个物体的正面图在草稿纸上画下来,然后从左侧观察,将侧面图也在草稿纸上画出来,最后进行背面观察,将背面图在草稿纸上划出来。同学们谁能够发现这三幅图形之间有什么规律吗?如果说老师我给你们三幅图,分别是一个物体的正面图、侧面图和背面图,那么同学们能够猜到这个物体长什么样子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自己手中的物体,最后画出三视图。之后学生通过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的三视图在自己脑海中构建立体图形,其中一切的学习行为都是学生自主实现的,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充斥着数学知识的影子[3]。学生的生活不只是停留在课堂的学习中,也停留在上学放学和家庭的生活中。所以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利用贴近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比如说在进行“统计”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创建一个生活场景:大年三十,包饺子。爸爸吃了24个饺子,妈妈吃了22个饺子,小红吃了14个饺子,那么平均每个人吃了多少饺子?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然后继续提出问题,小明家里小明爸爸吃了10个饺子,小明妈妈吃了20个饺子,小明的爷爷奶奶一共吃了30个饺子,小明吃了5个饺子,那么小明家平均每个人吃了多少饺子呢?学生回答小明家平均每人吃了13个饺子。这两个家庭哪个家庭更能吃饺子,有学生回答小明家更能吃,一共吃了65个饺子。有学生回答小红家更能吃,平均每个人吃了20个饺子。教师在学生产生争论时可以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大致了解平均数代表整体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平均数的数学知识。
        由于小学数学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相对简单,大部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知识的具体实例,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加强家校联系,实现家校共育
        小学生的自制力相对于高年级学生还是比较差的,因为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比较爱玩,同时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没发育成熟,这就导致小学生对于纪律和自律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进行高强度的自律行为。所以在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仅仅凭借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应该加强家校联系,实现家校共育[4]。
        比如说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整个环节中,学生应该经历预习、课堂理解、课后习题和复习四个阶段,教师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只能干涉到课堂理解和课后习题这两个阶段,剩下的两个阶段都需要学生进行自律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加强和家长的联系,通过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对学生在家完成任务的进度进行了解,让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监督。这不是传统意义上家长对孩子进行的监督,家长不需要对孩子的学习行为进行干涉,只需要保证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能够保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学生在预习或者复习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带到学校中来交给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解答。同时,家长在这种活动中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促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系。
        长此以往,学生能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一定是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同时,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活动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对于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硕.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20(2):77-77.
[2]李兴中.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文理导航, 2020, (6):3-3.
[3]高凤琪.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新一代:理论版, 2019, (13):158-158.
[4]谭建青. 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中外交流, 2019, 26(43):272-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