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起游戏 融汇课程——浅谈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幼儿游戏的管理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9期   作者:张振香
[导读] 当下全社会疫情防控已呈常态化趋势,
        张振香
        张家港市鹿苑幼儿园    
        【摘要】当下全社会疫情防控已呈常态化趋势,在此特殊时期幼儿的游戏跟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教师管理幼儿游戏既要符合疫情防控的要求,又要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教师对游戏管理的困惑主要表现在游戏材料、游戏空间和游戏时间等方面。在课程游戏化精神的引领下,让游戏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跟幼儿一起用新的形式开展游戏,解决游戏材料以及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问题,形成全新的班级游戏管理模式。
        【关键词】 防疫 幼儿课程 游戏管理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的学习方式,更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关键的要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对幼儿的游戏管理则需要外加考虑防疫防护、消毒杀菌这些因素。虽然幼儿的游戏材料、游戏的空间和时间受防控要求的限制。但是,孩子们的游戏需求没有改变,他们仍需要通过区域游戏来提升和拓展在集体活动中掌握的知识;仍要通过户外游戏习得交往、合作、运动等能力。鉴于此,我们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防疫要求,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幼儿游戏,支持幼儿游戏,鼓励幼儿游戏。
        一、撷取一日生活中的游戏价值,丰富幼儿的游戏。
        课程游戏化精神告诉我们要注重一日活动带给孩子的教育价值,可以以游戏贯穿幼儿一日游戏的始终,抓住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生成幼儿的游戏和教育活动。在防疫期间,一日生活的组织跟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孩子们也能感觉到保育老师消毒次数变多了,来园时间变短了,和好朋友游戏时不能像以往那样扎堆玩了。我们在跟孩子一起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用游戏化的方法,跟孩子一起尝试了以下两种游戏:
        1.小小消毒员
        根据防疫要求,一日生活中幼儿游戏材料要做到每天消毒。那么在一日生活中我们可以尝试先让孩子认识到玩具消毒的重要性和掌握最基本的消毒方式方法,跟孩子一起讨论,选择比较适宜且好操作的消毒方式,让孩子来亲自参与消毒工作。一来能丰富他们的游戏内容,二来也能给他们丰富卫生保健、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健康卫生方面的小问题。
        2.小小护卫队
        大中小班幼儿错时错峰来园且家长不进园后我们发现,很多中小班的孩子不认识自己的教室在哪里,特别是小班的宝贝,时常有走错楼层的现象。带班老师值班任务也比较频繁,我们就尝试把这个问题抛给大班的孩子,让他们共同商讨,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小班弟弟妹妹解决走错楼层(班级)这个问题?鼓励他们以大带小、互帮互助,引导他们尝试一起合作,组成“小小护卫队”,戴好口罩和手套、帮助小班的弟弟妹妹进教室,让幼儿获得游戏体验的同时获得帮助他人的成就感。
        二、分析幼儿游戏材料的特性,多投放低结构的材料。
    游戏材料是进行游戏的物品和玩具的总称,是满足幼儿模仿成人活动愿望的物质基础。可激发幼儿游戏的动机,产生游戏的构思,引起联想和行动,帮助实现游戏目的,分玩具和象征性材料两种,即我们平时所说的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
        幼儿游戏时,通过观察,我们时常会发现他们往往很容易对一些固定玩法的玩具失去兴趣。比如:家里带来的小汽车、奥特曼模型等。显然这些都属于高结构材料,玩法比较单一。那么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便于消毒的低结构材料,比如:长长短短的树枝、树叶、贝壳等。让孩子们发掘每一种材料的玩法,发现有创意有想法的玩法后要及时鼓励和表扬,这样既能发掘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更能让游戏真正发挥它应有的教育价值。


        三、提供多种多份的材料,保证幼儿游戏的时间。
    教师在游戏管理中要保证幼儿充足的自主游戏的时间,其占幼儿在园时间的比例按照年龄阶段来划分分别是大班:5:5、中班:7:3、小班8:2。通过分析以上数字,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在园自主游戏的时间是比较多的,年龄越小的孩子他们越需要自主游戏的时间。但是在疫情防控时期,玩具消毒占时多,会让幼儿游戏时间得不到保证。我们在实践中尝试这样做:在游戏材料的提供上考虑到消毒清洗问题,我们可以帮孩子把游戏材料分一分,并在玩具盒子以及放置玩具盒的柜子上贴上相同的标记,中大班可以用数字表示,小班可以用图形标志来表示。幼儿来园后自己挑一份材料,然后在区域游戏记录本上记录下来今天自己玩的是什么,等保育老师消毒后幼儿就可以更换另一种玩具,并记录。还可以利用家庭资源,发动孩子带一些家里的自己喜欢的一份小玩具来幼儿园,放在自己的柜子里。填补幼儿园玩具消毒洗晒的空缺,幼儿园的玩具跟家里带来的玩具可以交错着玩,以此保证幼儿的游戏需要和游戏时间。
        四、划分幼儿游戏的区域,保障游戏空间的安全。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通过近距离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飞沫通常由咳嗽、打喷嚏或说话产生,可以通过近距离进入易感的黏膜表面,最好的自我保护和保护别人的方法就是与周围的人保持1米线以上的距离。面对活泼好动又喜欢扎堆的幼儿,若是硬性严格按照防控要求有点困难,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童趣化的方法要求幼儿适当保持距离,我们尝试这样做:首先我们跟幼儿一起讨论在防疫期间怎么在游戏中保护自己?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扎堆,但不知道一米到底是多长?教师跟孩子一起找生活中的“一米防护线”、感知一米到底有多长。有的孩子说:一米就是比我的一个大拥抱还要长、一米就是教室里的6块地板那么长、一米就是我家楼梯的四个台阶那么长……幼儿对一米到底是多长有了一定的概念,在游戏中也能注意跟同伴保持距离;其次考虑到孩子们的游戏需要,我们尽可能利用教室里的各个角落,台面、地面、墙面以及走廊、户外,充分利用桌面挡板,保证孩子游戏的同时也能为孩子创设一个安全空间;再次,通过观察幼儿游戏,发现幼儿游戏时他们很容易凑到一起,为了控制幼儿的交往距离,我们还在游戏前为幼儿准备了一些小脚印,提醒孩子在游戏里时应该待在哪里。另外,我们在各区域游戏人数的安排上也做到细思周到,各区域有明显的进区人数标志提示图,这样就有效控制了各个区域的人数,游戏中幼儿的社交距离也有了相应的保证。这样一来,幼儿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保护了别人,大大减少了同伴间近距离接触引发交叉感染几率。
        五、满足幼儿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与疫情有关的游戏。
        《纲要》中指出,我们要挖掘偶发事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疫情过后的游戏应为儿童提供积极正面的愉悦体验,丰富儿童经验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儿童背后的成长。居家时我们通过云端平台,为家长推荐了很多适合室内玩的居家小游戏,丰富孩子的宅家生活。我们可以挑选一些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小游戏投放到区域中,比如建构区《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美工区《冠状病毒我们不怕》等等;构建适合幼儿的“疫情”角色游戏,比如:医院游戏、外卖游戏等,满足幼儿对这次疫情的兴趣需要和相关的生活体验,同时让幼儿感受到某些特殊职业的重要性,引导幼儿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激发幼儿对各行各业人们的崇敬。
        游戏本就属于幼儿,教师对班级区域游戏以及大户外游戏的管理,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应该逐步退位和放手,引导幼儿自主设计和管理游戏;亦可游戏前跟幼儿商量游戏中会遇到的问题,跟幼儿一起讨论解决的方法。让幼儿自由自主地享受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徜徉在游戏和课程中,获得新的收获和成长。
【参考文献】
        1.课程游戏化——幼儿园对游戏精神的召唤[J].唐玉洁.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09)
        2.幼儿园区域游戏指导策略研究[J].赵晓霞.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9(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