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让聋哑生数学教育更自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9期   作者:吴乐路
[导读] 新教育体制更强调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人文关怀,
        吴乐路
        重庆市聋哑学校  400010
        【摘要】新教育体制更强调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人文关怀,就聋哑生的数学教学而言,一方面要力求基础知识的传达,最大限度地给传授给学生知识经验,让他们“不掉队”;另一方更要根据聋哑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身体心理状况,制定符合他们学习水平的教学计划,在丰富的知识传达和教学活动中更具获得感。
        【关键词】聋哑生;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学习不是闭门造车,也同样需要沟通和表达,不仅课堂上学生需要和老师积极互动,数学的生活运用还需要运用到更为复杂的人际交流、群体交流,因此,教师要根据聋哑生的基本条件,通过趣味性的课堂导入、丰富的应用实践、积极的情感激励,全方位提高聋哑生的学习素养和学习水平。
        一、自主体会,多思多得
        与一般学生相比,聋哑生日常的沟通相对较少,他们可能不善于表达自我,往往有些内向、羞涩,这固然是一个学习的障碍,但同样也是他们的优势所在,与其他同学相比,他们少了一些沟通和交谈,却有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思考。而沉浸式的思考能力正是数学学科必要的能力,他们会看,会思考,会总结,会反馈,也就是说,在思考数学方面,没有什么聋哑和非聋哑的差别,只要善于思考,同学们都可以学有所得。
        初中是一个巩固拓展基础知识,同时更侧重对数学思维的考察时期。例如,七年级教材中引进了有理数、负数、绝对值等数理概念,是对小学中正数、无理数概念的补充和拓展。在理解这些数理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通过逆向思维,将正数和负数、有理数和无理数进行对照分析,正数的反面是负数,有理数的反面是无理数,学生就可以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理解,而非机械模式化的数理知识输入,理解起来也更加简易。另外,在进行教学时还需要充分利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列数轴的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具像化,化虚为实,这种数形结合思想,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有很大助益。理解了基本概念,更知道如何表示出来,这正是思维转化的重要过程。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数值大小的比较,数值的运算,绝对值讲解也会简单不少,数学知识的学习更突出表现为数学方法的掌握和思维的深化,学生更容易在这样的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二、引入掌声,定期激励
        新时代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下的简单知识传输模式,而是师生之间关于知识的交流和思维、心灵的碰撞,聋哑生虽然不便直接用言语进行沟通,但是教师仍旧可以利用掌声。掌声常常会给人坚定的力量和奋斗的勇气,这不仅是给他人以支持,自己同时也会获得极大的内心满足。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鼓掌、乐于鼓掌,学会给他人鼓掌,也要勇敢给自己鼓掌。情意需要物质载体对策传达,对他人的善意和帮助发于心,也要形诸声,以可听的声音让对方获得直接振奋的力量。激励教育最关键的就是及时给学生激励,让孩子们在开始时就获得内心的满足,能够勇敢地进行学习尝试。
        掌声在课堂中有很大用处,特别是师生互动环节,学生在解答问题、完成任务之后,都需要掌声鼓励。

回答得好的学生,需要掌声对其努力和优异表现进行认定;回答失误的同学,需要掌声给自己以支持,掌声是他们下一次努力的动力和振奋的力量;而没回答的同学,可以在掌声中勉励自己取长补短,积极发挥。同时,学生彼此的交流中同样需要掌声和支持,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同学解答,老师制定的作业有同学完成得好,大家都可以积极鼓掌。学生们在接力中可以给朗读的其他同学鼓励或掌声,学生在讨论具体的朗读问题时会进行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很多同学都是讨论之后就结束交流,老师可以引导同学们在交流结束后给对方掌声鼓励,这不仅仅是一种社交礼仪,更是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表现,学会鼓励他人,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宽容、礼让等品格的培养。在集体鼓励时掌声需要有一定的节奏和时间控制,个人鼓励可以用温声问候打气代替掌声,形式不同,但表达的尊重、友好态度都是一致的。
         三、学以致用,体验生活
        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为了应用,能否应用同样是对我们知识掌握水平的一个有效检验方式,也可以说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最终完成阶段和目标所在。这其实也牵涉到聋哑生学习的心态和初心,学习不是应付、不是消磨人生,是为了获得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帮助自己更好的生活。在此基础上,有利于社会和他人,更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知和由此产生的责任感,正是一种珍贵且高贵的品德。就数学学科教学而言,就是要明确数学学习的关键性和必要性,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本领,灵活运用,学有所成。
        数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数学的数理知识、抽象概念都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创造知识正是为了让人们能更好掌握、更好应用。学好一门学科,首先就要让学生这一学习主体了解数学和自我的关系,找到学习和自我的契合点,才能打造轻松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学生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几何等知识和建模、抽象等思维方法之后,对生活中的一些计算问题有了更高效的解答方式和更深入的思考。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启发他们通过数学应用解决生活问题、帮助到他人,乃至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例如,学生们可以通过计算路程和距离规划上学的最优路线;可以根据学习的三角形知识搭建一个稳固的三脚架,帮助稳定家里的书本或桌椅;可以通过计算帮爷爷奶奶制定更合适的市场购买方案;还可以通过分类和综合思维,帮助小区里的环卫工人进行垃圾分类,这些都是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探索,数学的妙用其实遍布了生活的每个角落,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过程提高自己对数学的爱好。数学本身也是一个应用型学科,这和思政教育回归生活的本质是别无二致的。当学生将学习到的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场景,他就见解获得了对自身处境和生活本身更为深入的认识,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增长,生活阅历和思维水平都在增长,人格也在不断完善、发展。
        结语
        对于聋哑生来言,他们拥有和同龄人同样的智力水平,却因为生理的缺陷导致许多学习上的不便。在数学这样一门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以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实践为主,他们可以沉静下来进行数理思考,这是他们学习的巨大优势。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学习优势,引导他们通过多种途径交流沟通,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超.聋哑生的数学教育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14:134.
        2、郑群.培养初中聋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浅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