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错题处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9期   作者:罗应美
[导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和心智还比较稚嫩
        罗应美
        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第三小学 561200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和心智还比较稚嫩,学习相对抽象、偏于理科性的数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一些学生就因为学习数学困难而产生压力,在日常的学习中,出现较多的错题。这一现象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那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小学生培养分析错题的能力。本文从小学的数学教学入手,探究应对错题的处理策略,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分析;处理策略
        引言: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和错题是正常现象,只要能够将错题正确的分析,寻找解决的方法,克服难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就能实现提升数学能力的效果。其中,对问题的分析,不仅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还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明确自己错误的地方,再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纠错处理。在此过程中,就是要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利用多种方式锻炼学生的错题分析能力,找出学生出现错题的根本原因,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的基础知识。
        一、认真阅读题目,明确答题的方向
        小学生的心智和思维尚未得到完全的开发,逻辑能力和识别能力还不够成熟,在阅读题目的时候,往往把握不住题目的主旨,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这样一来,整个计算就变得毫无意义,久而久之,学生读不懂题目,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主旨问题,指导学生在阅读问题的时候画出重点部分,并根据主要问题去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不能头脑发热轻视题目,也不能妄自菲薄敷衍了事,需要按照详细的步骤,逐渐深入解决题目所问的问题,做到详略得当,答案正确,整个过程不偏离问题的方向。
        比如,学生在学习《克与千克》的内容时,往往会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轻视了整个问题,将题目中的千克看成了克,计算出错误的答案。如“1千克的菜籽可以榨出0.4千克的油,问,2千克的菜籽能榨出多少克的油?”最后的问题需要学生将千克换为克,如果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因为疏忽大意,看错了问题,就会导致计算结果出错,也白白浪费了做题的时间。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画出重点的技巧,在阅读题目的时候就可以将其中的单位画出来,如果单位都一致那就不用进行换算,如果存在不同,就需要根据两个单位之间的性质进行正确的换算。这样一来,经过反复的练习,养成一个良好的做题习惯,就能有效的降低错题出现的概率[1]。


        二、让学生认识错误,主动进行思考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可能有很多,这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学生不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地方,将会让这些错题越积越多,最初成为学生提高数学能力的最大阻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纠错,针对错题进行反复思考,明确其中错误的节点,主动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避免相同的错题出现第二次。其中,找出错题出现的根源时,对理解程度不足的知识点,要主动进行深入的学习,在其中总结错误的经验,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就是要加强对错题的辅导,让学生意识到题目并不是特别难,只是因为疏忽大意,没有进行仔细的思考,让错误有机可乘。这样一来,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思考。
        比如,在考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的分配时间,可能会将两个“分数”相加的过程,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分母与分母相加,最终给出错误的答案。而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并不是不理解通分的方法,还是因为在临场考试的情况下,心里过于紧张,做题思路不清晰,出现错题的现象。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需要通过错题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和思考,并扎实基础知识的学习,对错题进行总结并且归类,避免相同的问题再一次出现[2]。
        三、巧用错题本,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对于每一次出现的错题,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分析,将会让错题越积越多。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错题本,对每一次出现的错题进行记录,认真思考和分析给出正确答案,避免再次遇到相同问题的时候,出现错误。
        比如,在每一次的考试以及作业练习中,学生将错误的题目完整的记录下来,并在下方用红笔标注整个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进行反复的思考。同时,教师在进行错题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将困难的问题分解开来,指导学生解题的技巧,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繁琐的数学知识构建成一张清晰的结构网,结合生活实例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记忆,避免相同的问题再一次出现。
        四、结束语
        根据以上的论述可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错题属于正常现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扎实基础知识,不断的总结错题的经验反复思考和练习,降低错题出现的概率。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防止某个学生因为错题较多产生厌学的心理,引导学生理解错题并不可怕,只要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就可以将错题变成提升数学成绩的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1]蔡晓青.追根溯源顺错思措——小学数学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
[2]贾重阳.在"错误"中成长——小学数学有效利用错题本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000(004):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