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玉
山东省滕州市洪绪镇龙庄小学 277512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提出了要求,主张教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中掌握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营造开放式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分享学习经验,共同探究知识内容,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数学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探索行为,使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有效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现阶段,教育工作者需要灵活运用新型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合作探究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以实现能力与素质的共同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发展需求等,将学生分成若干的小组,分配给每组学习目标和任务,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分享,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感受到自身价值,体会知识探究的成就感,增强学习体验,激发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形成远远不断的学习动机,切实提高学习效率[1]。
(二)营造轻松愉悦氛围
为了解决“灌输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创造民主、开放、轻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观点。而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实现活跃课堂气氛目标,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地交流、讨论,共同探究重难点知识,充分调动数学逻辑思维,确保学习活动有序发展。
(三)发展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是学生成长的必备技能,也是适应社会环境的重要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可以合作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实现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同时,每个学生都在小组中担任重要角色,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为团队贡献自己的价值,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2]。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一)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小学教师教师应重视分组的科学性,全面分析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基础水平、不足之处、兴趣爱好等,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合理地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3]。一方面,教师需要控制小组成员人数,一般四至六人为宜,避免人数过多影响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正式对待学困生,防止学生失去自信。分组后,教师应引导各小组进行角色分配,合理划分学习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发挥自身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定期开展测试评价,适当调整小组人员组成结构,及时优化教学方案,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二)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是高效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改变被动学习状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课程内容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合作探索数学知识[4]。
例如,在讲解“表内乘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控制各组之间的差距,引导学生合作进行课前预习。为了帮助学生明确本科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探究任务:“棒棒糖2元一个,小明买了8个一共花费多少钱?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每组通过合作探究派一名代表给出答案,以及说出解决问题的想法。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奖励,同时给予存在问题的小组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三)适时组织课堂讨论
通过分析发现,一些数学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习惯性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这会导致学生产生依赖性,逐渐降低自主学习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制定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计划,适时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深入探究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探索过程,增强学习体验感。
例如,在讲解“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使学生拉近与数学知识的距离。在探究“圆”的性质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而不是三角形或正方形的?”经过讨论,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模拟演示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轮运动状态,并将车轮变成三角形、正方形等,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圆的性质。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而且能加深理论知识的记忆,突破机械化记忆的弊端,对提高学习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四)积极完善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是衡量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教师应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不仅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能够通过评价反馈优化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价值[5]。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为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开展学生自我评价、组内学生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为未来数学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帮助小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应灵活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营造开放式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会数学知识探索过程。同时,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学习小组划分的科学性,适时组织课堂讨论,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切实提高教学水平,以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庆玲.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J].文存阅刊,2021(17):101.
[2]顾伟东.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新课程,2021(15):105.
[3]黄晓丹.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北桥,2021(4):194.
[4]周安乐.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的价值和方法[J].学周刊,2021(8):17-18.
[5]李桂芳.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2021,18(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