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蕴育新活力,德育开启新未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9期   作者:林美珠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正确是非观形成的初期
        林美珠
        永安市民族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正确是非观形成的初期,而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教育成为了当前小学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法治意识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和效果。但是由于教师们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法治教育的不重视导致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所以法治教育的效果不佳。因此,本文就此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思考
        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法治教育的相融合新时代发展下的迫切需要。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就需要加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教育文化的重视,同时还要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逐渐的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的灌输,使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在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一、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与法制教育融合的现状
        (一)法治课程缺乏实践性,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与现实生活脱节,缺乏实践性,使得学生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做到学以致用,更无法在真正遭遇问题时,将所学内容做到触类旁通,从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也因此被受阻碍。由于教学模式的过于单一化,导致法治教育的课程缺乏趣味性,很难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容易出现走神或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二)家校之间的教育缺少联合性
        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停留在了表面的物质需要上,而忽略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他们错误的认为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有的责任都应由学校全权承担,对自身角色不明确,存在推脱或是回避的现象,把教育的所有责任都推脱给教师,忽视自身作为家长的责任与义务然而他们未曾发现的是自身行为很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将不好的行为不良的的观念无意识地渗透到孩子的行为当中,没能担负起作为家长所应尽的教育责任,导致上梁不正下梁歪,由于家校之间的教育缺少联合性,造成法治教育的效果一直不是那么的理想。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学校加强宣传法治教育内容
  为了能够让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切实性的提高,增强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学校需要加强宣传法治教育的内容,并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落实。而学校则需要针对“校内”、“校外”等不同场合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假设发现学生存在不恰当的行为,教师可以通过一帮一联系制度,实施重点帮教。此外还可以定期向学生发放普法宣传单张,并让学生带回家中与家长一同学习,增强家长与学生的法律意识。除此之外,通过开展有奖竞猜知识竞赛、主题班会以及讲座宣传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对学生展开安全教育,并向学生讲解典型违法犯罪案例,防患于未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丰富学习体验
        不同的学习体验会造成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小学阶段处于从无知向成熟的转型阶段,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是他们学习过程中所比较抗拒的。教师要尽量的将课堂教学的形式丰富趣味起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得以增强。
        例如,以《人的生命最宝贵》这一内容为例,我在教学时首先借助多媒体以动画片的形式向学生播放人类形成的过程,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动画片所吸引了,我要求他们看完这一视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随后,又开展了一系列趣味性的活动:“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学生们通过对留与舍的决定澄清自己的价值取向。通过留与舍的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的思索生命的价值尽可能创造有意义的生命,让自己活出精彩人生。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理论与实践二者相整合
        体现道德与法治教学价值的关键就在于将理论与实践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们能够通过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意识,这也是对他们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关键。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形象性、直观性为特点,能够将原先课本枯燥性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的活动内容,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
                
        结语
        总而言之,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一定成效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内容教学时,需要适当的也将情感教育渗透在内,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深入的研究,创新教学,实现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何松;;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新课程(上);2019年03期
[2]石丽媛;邢楠;霍新宇;赵璐;;浅谈小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J];法制博览;2019年07期
[3]李洪中;;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及问题反思[J];中国农村教育;2018年03期
[4]唐正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法治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年07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