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婵
清远市新北江幼儿园511500
【摘要】沟通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它就像一座桥梁,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连接一切的作用。在《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让幼儿在集体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师幼间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幼儿教育者的我们,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如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方法,与孩子更好的沟通,建立好师幼关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关键词】非暴力沟通、幼儿园、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正文】何为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是指提我们要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通过转变谈话和倾听的方式,有意识的使用语言,清晰诚实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加深彼此的关系,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让彼此获得爱和幸福的一种沟通方式方法。
在接触运用非暴力沟通后,我不断的学习研究,尝试探索,运用实践,觉得其给我带来不少的改变,对自己工作和生活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和孩子沟通方面,收获挺大的。现就幼儿教育教学中如何充分运用非暴力沟通和幼儿友好相处,改善师生关系,使幼儿开心、快乐、健康的发展,浅谈个人的做法: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非暴力沟通的四个原则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四个要素也是非暴力沟通的四个原则。在运用这方式方法进行沟通时,很多细节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观察
观察意味着单纯地阐述观察到的孩子行为,不掺杂任何评判、观点、指责。实际工作日常中,要做到客观的观察是有点难,很多老师常会在表述时加入自己的评论,而且这些评论会带有一些批评性质的话语,从而让沟通者产生了抵触心理,进而反驳,中断了沟通的连接。
在观察中,老师们通常会范以下几种错误:把观察和评论混在一起;使用的语言没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评论者负有责任;把对他人的思想、情感或愿望当成事实;把自己的预测当事实;缺乏有力的证据和依据……如: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你这孩子真慢!”是典型的评论,而真正的观察是“今天你最后一个走出课室”。尝试用观察取代评论,会减少很多对孩子的隐性伤害。
另一方面,在描述事实时,我们习惯性使用模糊的词汇。例如:“你总是不专心听讲”,而真正的观察是“你在刚才的语言课时走神了!”。
“总是”、“每次”、“从来不”……这些频率词语容易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孩子和老师会陷入回忆找反例的竞争中。如,“你总是每次都那么慢!” 孩子可能会拼命反驳:“我上次出门不是比你快了?”可见,这观察的结论是没有依据,带有强烈的个人猜想成分,这样的沟通不是非暴力沟通所提倡的,因此,学会客观的观察和表述孩子的行为,是沟通的第一步。
感受
感受容易和想法混为一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区分感受和想法,感受即我们情绪的表达。当人们说“我觉得”时,往往表达的不是情绪感受而是认知层面的想法。例如,想法是:我觉得你不乖。而感受是:你大吵大闹,我感到很焦虑。生活中可以多尝试用“我感到……因为……”的表达方式与孩子沟通。
同时,生活中需要表达感受的有很多,我们要合理利用,如得到满足时可以用:开心、喜悦、幸福、欣慰、感动、感激、温暖等;同样如需要表达没有得到满足时可以使用的词语下面这些词语:生气、担心、沮丧、懊恼、寂寞、内疚、孤单、嫉妒等。老师只有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真的找到自己对孩子生气的根源。
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产生的根源就是内心的需求,当我听到不喜欢的话时,通常有选择:认为自己犯了错;指责对方;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从这四种选择看,我们只有了解自己的感受,才能体会他人的感受,才能做到非暴力沟通,即要学会多换位思考。
在批评、操纵等暴力沟通的时候,话语中隐含了没有被满足的需要。比如,孩子在大型户外活动时迟了归队,老师生气地训斥:“谁让你那么迟回来!以后听到音乐必须马上过来排队!”孩子通常会辩解或者反击。但其实老师的需要是“孩子的纪律”,然而这种需要并未被直接说出来,因此孩子感到的只是最外层的愤怒,而不是内含的担心。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尝试明确表达自己的需要,这会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减少你们之间的矛盾,比如“你这么迟归队,我很不高兴,因为我很担心你的安全!”
请求
最后一步是提出具体的请求,但不是命令。对孩子提出要求时,我们通常不说希望他们做什么,而说不希望他们做什么,并且非常模糊、抽象。比如“下次还敢不敢了?”或是“你下次不要再挑吃了!”其实我们老师可以换一种说法问孩子:“能不能告诉我,挑吃对你有什么好处呢?”正确的方法是提出正面的、明确的请求,并且请求越具体,就越容易实现。我们在表达完自己的请求之后,我们还需要对方的反馈,即让对方重新描述我们的请求。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所以别人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我们的请求,通过反馈可以避免理解偏差。另外在提出请求时,我们要避免把请求当成命令。如果别人不答应我们的请求,就是错误的,就是要受到惩罚的,那么这就属于命令而非请求。
以上四点不仅是非暴力沟通的重要原则,也是四个非常具体的、有实际操作性的步骤。它像一种心理学工具,通过一些练习,每个人都可以掌握这种沟通技巧,只要运用和处理好着四要素,非暴力沟通就能随心所欲了。
二、充分发挥倾听在非暴力沟通中的作用
在使用非暴力沟通时,倾听是一有力的“利剑”。我们老师应该要做到专注,心神合一的倾听。在倾听时尽量把自己的语言减到最少,因为说话和倾听是不能同时进行的,建立协调关系,了解对方,这样也是对孩子尊重的表现;也要学会尝试着由他的角度看问题,这是提高倾听技术的主要方法之一,表现兴趣的态度,让对方相信你的注意倾听最好的方式,获得孩子的信任,从而搭建沟通的桥梁。
同时在倾听时应该面向对方,要有眼神交流,将注意力集中于对方的外表,这能帮助你倾听,让对方相信你在倾听;另外要有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让孩子获得安全感。
三、在教育教学中巧妙的运用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倡导爱的语言,所谓爱的语言就是去倾听,去接纳,去沟通,只有把心结打开才能建立良好的联系。
同样幼儿教育也是一项有爱的工程,我将从以下几个例子进行阐述非暴力沟通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案例一:新生入园的适应期
每年新生入园时,我们都会经历一些比较“难熬”的时光,都会出现一些“撕心裂肺”的“抢人”时刻——幼儿适应期的哭闹,每每在“抢到人”之前,活动室内还是一片哭声,此时,“左拥右抱”后面还有一个拉着衣尾的“小粉丝”会此起彼落的哭个不停,以往我们惯用做法就是“不要哭了,妈妈一会儿就来!”有些老师在一个上午的“轰炸”声中,会说出一些暴力言语:“再哭妈妈就不来接你了!”有些老师可能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处理,但是这些对孩子都是短暂的帮助,哭闹仍然会不断的依次发生。在应对这个问题上忙得不可开交,安慰了这个,那个又哭了,此时的老师,真恨自己为何不是哪吒?为何没有三头六臂……一天下来,就像打完一场大仗一样!对于新小班,这样的情况,往往要熬完一两个月,这些日子就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样。
在采取了新的方式——非暴力沟通后,我感觉一些做法,让孩子的情绪稳定了很多,分离焦虑时间也减少了。
在处理孩子哭闹时,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我会把观察到的事实对孩子说出:“我看到爸爸妈妈离开,你很伤心”。
其次,我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说出他们的感受:“没关系,我们想妈妈了,难过了,可以哭一会儿,老师陪着你哭一会儿,好吗?”
接着,我会明确的告诉孩子原因:“上幼儿园能学到很多的本领,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厉害。爸爸妈妈是非常爱你,想让你变得更棒,才送你来上学,爸爸妈妈是不会离开你,更不会不要你!”
最后,我会说出自己的具体要求:“你已经哭了一段时间了,老师也陪你这么长时间,我想我们都要休息一会儿了,你自己在这吃完水果就去玩一会儿玩具吧!”
通过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方法,接纳孩子感受,慢慢地与其建立起连接,让其接受事实,尝试学习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从而开心融入到温馨的大家庭中去。
事实证明,从上面的例子中看出,我们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采取非暴力沟通这科学的处理方法,会更让孩子的适应时间减短,让我们老师更有信心和精力去接受更多新挑战,可见非暴力沟通在幼儿教育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案例二:发生矛盾时的引导
在幼儿园内,小宝贝们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稀奇古怪”的矛盾,比如因为“他老追我”而哭;也有因为两个人抢玩具而哭;因为自己带回来的奥特曼不翼而飞……在以前,很多老师的做法是,像做“侦探”一样去破案,去非较真的跟他们一起处理。
作为一个专业的幼儿教育者,应该懂得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心理需求是有差异的:小班的幼儿需要老师关心的爱,同伴之间,不会有太多的纠纷;中班的幼儿则希望老师能保护他,为他“平冤”,安慰他感到受伤害的状态;大班的幼儿有进入好斗模式阶段,不争抢出一二三就不服输,就算这一次输了,也一定要从别的地方赢回来!
现在很多聪明的孩子,需要的可能不是老师严阵以待的关注,而是在他们需要时老师就在后面关注的安全感。有的孩子只是想通过某个行为被看见而已。因此,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来处理这些纠纷,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做法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而定。
面对小班孩子的告状:我会给他一个拥抱,“没关系,我收到了,你很棒,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这么难过?”。
面对中班孩子的告状:在小班的基础上加上“为什么会发生了这样事”梳理他们的思路,明白因果关系,因为前面我怎么做了,所以后面我才承担这样的后果。
面对大班孩子的告状:首先询问,你们需要老师的什么样帮助?然后你们自己有什么办法能够这个解决问题?对你们这次的事件我能给出的帮助是……
老师给出接纳与理解,孩子才能坦诚的告诉老师他的真正想法,在每个不同的回答中老师可以训练自己的觉知,同时也锻炼孩子自己想办法处理矛盾的能力。
案例三:面对不同类型的哭
在生活中,孩子的哭是常事,引导幼儿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而不是用哭来就解决问题。面对不同性格幼儿的哭,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的处理方法:如面对内心比较开放型的孩子,我们使用非暴力沟通时,可会让他在旁边哭一会儿,让其释放心中的难过,接着可以告诉他:“我知道你现在比较难过,我们可以哭,可是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哭,我很想帮助你,等你哭完了,告诉我原因,我们一起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好吗?”孩子的心里是知道的,会表达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现在我们应给他机会一个表达的机会。
当面对内心比较敏感焦虑型的孩子,又如何使用非暴力沟通呢?我们可以首先给他爱的信念,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老师都非常爱你的,能否告诉老师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解决,这样你变得更厉害,更棒的!在沟通过程中不断的给他肯定与鼓励,让他打开自己的心,建立爱的信任,构建爱的连接。
对于无理取闹与遇事就大哭型的孩子:平常我们老师经常会坚定的告诉他,哭是没有用的,哭我也不会同情你,然后会把他冷处理,在冷冻过程中,无理取闹的孩子可能会进一步采取更泼辣的方式来挑战超越你的底线……而运用非暴力沟通,老师可以忍住怒火,温和的说一句:“没关系,我知道你难过,你哭吧!哭完了再说”。也用我们的行动告诉了他,哭是没有用的,他见这种方法没用了就自然会停止。
非暴力沟通,接纳了自己的情绪,有意识的去跟别人表达自己需要。在不断磨合中找到最佳的沟通话术,从而到达解决问题的目的。从爱出发,所有的一切方法都是相同的,只是我们需要一个适合自己的接纳方式,爱自己,爱别人。
在小孩子的世界,我们会感受到了很多接纳与包容,他们都是一张白纸,内心的世界其实很简单,掌握了非暴力沟通交流,这过程是放松无压力的。最后,我们要记住,非暴力沟通是建立在爱和平等的基础上的,当我们能始终以爱出发,就能实现和平沟通的愿望!
参考文献:
[1]马歇尔·卢森堡【美】,阮胤华(译).非暴力沟通:请求帮助[J].读写月报:新教育,2011(1):50-57.
[2]苏拉·哈特维多利亚·霍德森,李红燕.非暴力沟通亲子篇来了![J].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16,0(2):34-34.
[3]陈文革.构建和谐“心理场”,让“友善”自然流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案例[J].天津教育,2015,0(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