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水娇
云浮市新兴县新城镇第三幼儿园527300
摘要:现代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幼儿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身体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发展,因此,加强幼儿体育锻炼,强化幼儿身体素质也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文章将从幼儿体育教育现状入手,结合素质教育下幼儿体育锻炼的意义,重点研究素质教育下幼儿体育锻炼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素质教育;幼儿;体育锻炼
前言: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素质教育在我国全面开展,为践行一切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增强幼儿体育锻炼也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幼儿园教师并不了解应如何开展幼儿体育锻炼活动,因此,有必要对此展开研究。
一、幼儿体育教育现状
尽管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我国教育部门针对幼儿体育教育下发了很多文件,且类型齐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予幼儿体育教育指导,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真正落实幼儿体育教育的幼儿园却很少,尤其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幼儿园依然以教授幼儿文化知识为主,很少开展幼儿体育锻炼。
另外,通过对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研究可以发现,主要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幼儿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对幼儿要求过多,要求幼儿按照老师的命令整齐划一的做动作,不仅影响了幼儿的发挥,更不利于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无法让幼儿发现体育锻炼的好处与乐趣,长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导致一些幼儿失去了体育锻炼积极性,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另一种是过度放纵式教育,部分幼儿园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幼儿自己玩,并没有参与指导,这样就导致体育锻炼缺乏必要的技能练习,幼儿也无法掌握体育锻炼技巧。
此外,部分幼儿园缺乏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导致并没有聘用专业幼儿体育教师,多数幼儿教师只懂得音乐、美术、钢琴等知识,所以,他们在带领幼儿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只能做一些比较简单的动作,如跳跳舞、玩玩游戏,仅此而已,这样的活动方式难以称为体育锻炼,也无法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如果不能及时改善幼儿园体育教育现状,很容易影响幼儿全面发展。
二、素质教育下幼儿体育锻炼的意义
(一)培养孩子积极参加运动的兴趣和习惯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注重结合教育教学发展形势,注重引导幼儿获得全面的发展及进步。通过开展体育锻炼,使幼儿对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积极意义予以把握,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激发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使体育锻炼与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地结合。对此,教师通过做好体育锻炼引导,使幼儿体育锻炼的兴趣得到提升,并且在长此以往的锻炼下,形成良好的习惯,为幼儿日后的成长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
幼儿年纪较小,身体素质相对较差,抵抗病毒的能力较低,每年换季都会引发一场幼儿疾病,因此,增强幼儿体魄,强化幼儿抵御疾病的能力,避免幼儿交叉感染也成为幼儿园重要工作。素质教育注重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幼儿园开展幼儿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增强幼儿体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引导幼儿参与体育锻炼,使幼儿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也使幼儿的心理素质得到健康发展,实现幼儿全面发展及进步的教学目标。
(三)培养孩子社会能力
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魄,还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性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培养及发展。在运动的过程中,幼儿会认识很多小朋友,他们在运动中获得友谊,相互了解,互相学习,随着幼儿与其他人接触的增多,他们会变得更加外向,愿意与人沟通交谈。这样一来,通过引导幼儿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幼儿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为幼儿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素质教育下幼儿体育锻炼的有效途径探析
(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注重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价值,为做好幼儿体育锻炼教育工作,教师应了解幼儿心理,选择幼儿喜欢的方式展开教学内容。作为幼儿教师应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幼儿多进行体育锻炼,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切忌应避免幼儿受伤而放弃体育锻炼。幼儿天生活泼好动,也有自己比较喜欢的运动,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喜好设计教学内容。
如有些幼儿比较喜欢打羽毛球,教师可以组织喜欢打羽毛球的幼儿一起做运动,由于幼儿自己喜欢,他们的学习意愿也会十分强烈。而有些幼儿则不喜欢运动,教师可以从最简单最基础的运动做起,如带领幼儿跑步、做蹲起等运动,逐步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此外,在幼儿体育锻炼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做运动,如在幼儿生病的时候切忌做大幅度运动,待到幼儿身体状况有好转以后再运动,并控制运动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升运动量,且每次运动以前,教师应带领幼儿做必要的舒缓运动,防止幼儿在运动中受伤。
(二)寓教于乐,引发兴趣
在幼儿体育教学中,寓教于乐,引发幼儿兴趣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幼儿天生爱游戏,但不喜欢强制参加各种活动,教师可以将游戏与运动结合在一起,实现寓教于乐,让幼儿对运动游戏产生兴趣,从而主动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如在蹲起运动中,教师可以将萝卜蹲的游戏应用到体育锻炼中,将幼儿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命名“红萝卜”、“绿萝卜”、“白萝卜”等,让一个小组的幼儿随机喊一个名称,被喊到的小组则要做蹲起,若喊错或未做蹲起的小组则要受到惩罚,惩罚方式可以为唱歌、跳舞等其他方式,这样的体育游戏充满了趣味性,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也会很高。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既锻炼了幼儿身体,又培养了幼儿的反应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扮演他们喜欢的动画人物,如奥特曼、猪猪侠等,教师以动画人物为主题创编一段体操,配上对应的音乐,这样很快幼儿的注意力便会被吸引过来,他们也愿意学习体操。幼儿体育锻炼只要从幼儿心理入手,选择幼儿喜欢的方式,一定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民间游戏,培养个性
在幼儿体育锻炼中,教师也可以引入民间游戏,这也是增强幼儿身体素质,强化体育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在民间游戏中有很多也有利于提升幼儿体魄,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如跳格子的游戏,有些时候需要幼儿单腿跳完成,这对提升幼儿的平衡能力也有一定好处。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一名考试扮演老鹰,一名老师扮演母鸡,幼儿扮演小鸡,幼儿在清楚游戏规则以后,他们在活动中会掌握各种游戏技能,强化自身的身体协调能力。同时,在幼儿体育锻炼教学中,教师在引入民间游戏的时候也要引入一些竞技游戏,如拔河等,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此外,素质教育理念下要求幼儿教育应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教师在开展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这一点,培养幼儿个性,提升幼儿整体气质。如在体育锻炼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加体育道具的制作,如用废旧布料制作小软棍,用米袋制作跳跳袋等,在幼儿参与制作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随意发挥,这也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与创造意识的重要方式。
(四)创设环境,增强欲望
在幼儿体育教学中,为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还需要做好环境创设,不仅要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内容和运动器材,还需要引用合适的音乐,用音乐活跃氛围,感染学生,从而增强幼儿的体验。如引入捉尾巴的游戏,将两个幼儿划分为一个小组,各自在后腰带上系上彩绳当尾巴,在游戏开始以后,四散跑开,每一对幼儿要想办法捉到对方的违法,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尾巴,先抓到对方尾巴的幼儿获胜,为活跃氛围,教师可以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播放音乐,增强幼儿的紧迫感,对于获胜的幼儿,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奖励。此外,在幼儿体育锻炼中,教师还需要为幼儿布置好学习场景,如在小鸡吃米的游戏中,教师需要在地上画一个圆圈当鸡舍,当小鸡的儿童站到圆圈里。另外选一人当饲养员,手拿一捧小石子(或小圆纸片,小沙包等)站于圈外。游戏开始,饲养员一边说:“小鸡吃米喽!”一边跑向远处撒米,当小鸡的就跟着去拾,看谁动作敏捷,拾起来的多为胜,并可以换当饲养员的角色。这些游戏的引入可以很好的满足幼儿参与愿望,教学效果也会很好。
结束语:
总的来说,素质教育理念下做好幼儿体育锻炼教育是一项重要工作,这就需要幼儿教师了解当前幼儿体育教学现状,找出素质教育下幼儿体育锻炼的意义,并从多方面多角度开展体育锻炼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参考文献:
[1]刘莲花.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幼儿体育活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5):220-221.
[2]王聪. 菏泽市牡丹区“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化的幼儿体育活动指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3]陈永青.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9.
[4]李业淳.浅谈幼儿体育锻炼活动中安全自护意识的培养[J].家长,2019(15):12+14.
[5]蔡田田. 成都市青白江区公立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现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6]韩庭凤.幼儿体育锻炼活动中的安全自护意识培养探微[J].成才之路,2018(06):70-71.
[7]郭宪. 提高幼儿园教师体育教学能力的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