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其“方” 探之“法” 行以“效”——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低年级识字的解读及教学策略谈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黄月欢
[导读] 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识字,教师应该尊重儿童,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夯实小学低年段识字基础,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垫。本文在识字教学中从“指出目标,引其‘方’”;“明确”方向,探之‘法’;“灵活运用,行以‘效’”几个方面提高识字的效率。

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星光小学  黄月欢     523516

【摘要】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识字,教师应该尊重儿童,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夯实小学低年段识字基础,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垫。本文在识字教学中从“指出目标,引其‘方’”;“明确”方向,探之‘法’;“灵活运用,行以‘效’”几个方面提高识字的效率。
【关键词】方  法  效  识字  解读  教学策略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科书”)识字教学是当前讨论的一个热点,这是语文实践教学中不断深入思考的体现。教科书遵循“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科学安排了识字、写字的顺序。但是,一二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尤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一学期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个,识字任务繁重,工作枯燥。以教材为例,我们可以梳理一系列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认为:引其“方”,探之“法”,行以“效”是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指出目标,引其“方”
       所谓引其“方”,就是深入研读文本,弄懂目标,明晰编者意图确定教学的大致方向。识字教学的实践起点,绝非识字本身,而是看清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学生“已知的”,明白学生“未知的”,只有对低年段识字的教学目标了然于胸,才能更好地取舍有效的教学方法。
        1.明确阶段要求。
    确定一篇教材的识字方法,要充分考虑学段教学目标,明确哪些是一年级教学内容,哪些是二年级延伸的内容。全盘把握,了如指掌,才更有效地开展识字教学。

       
        从表中可见,识字教学的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逐渐养成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目标二是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并且有一定的数量要求。培养识字兴趣,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对于传承民族文化与促进个人成长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2.关注编者意图。
        确定识字教学的要求,教师要注意揣摩编者意图。教材中的泡泡、课后练习题、语文园地等,都是正确领会编者意图的重要凭借。教材的编排有专门的识字课、有语文园地中专设的栏目“识字加油站”,也有随文识字课。
        3.确定文本秘妙。
        识字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韵语识字、字理识字、事物归类识字、生活识字、查字典识字等,内容也丰富多彩,能使学生受到各方面的熏陶感染。教材的课后练习题、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栏目等都有相关的信息,理应成为文本的核心教学目标。抓住核心教学目标,渗透识字方法,让学生习得其法。
        二、明确方向,探之“法”
        所谓探之“法”就是引导学生在识字过程中逐步探究识字方法。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以识字为重点,而小学识字教学要善于发现挖掘儿童身边“熟悉”的语言素材,准确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措施指导识字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识字兴趣,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在小语教育中是如此重要,那么日常教学中应当关注哪些教学策略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体会:
        (一)理清概念,知其用
        1.理清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的概念。
        在低年级的识字课上,老师常采用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的识字方式。分散识字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习生字,随课文分散识字,也就是随文识字。这种识字方法更能突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言规律,寓识字于阅读之中,使识字与阅读、识字与学习语言紧密结合起来,在语境中更好地理解字词的意思。集中识字就是把所学的生字归类集中在一起,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汉字,助于有充足的时间开展阅读教学。
        2.清晰区分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
        当新授一篇新课文,我们既要考虑识字,还要考虑学文。但是我们教学时间是有限度的,这就需要合理的分配课程资源,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我们可以纵观全文,学习生字比较多的,可以采取集中识字,让学生在短的时间内快速识记新生字的任务;学习生字比较少,且集中在几个句子里,可以采取分散识字,让学生在语境中轻松愉悦地识字同时也培养了阅读思维能力。一举两得,效果甚好。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地运用其方法,不要拘泥于某一种方法,要使得其变,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识字压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巧用策略,懂其法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第一学段目标中明确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和“学习独立识字”。因而在识字教学中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下面结合教学体会浅谈几种常见的识字教学方法:
        三、灵活运用,行以“效”
        所谓行以“效”就是在教学识字时,根据字的音形义的特点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做到行以“效”。怎样运用识字方法呢?教无定法。学习也没有固定的方法,在不同类型的识字学习中,让学生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就是最好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喜欢识字是教学重点,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这需要教师巧花心思。
显然易见,在识字教学中,巧妙运用识字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增强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还让识字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体验到识字学习的快乐,自然而然助推学生主动识字,识字量大幅增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教师要深入研读统编教科书,吃透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使其学得有趣味,有成就,促其提高识字效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需要教师们不断地去探索,摸索更好的路子,使其收到更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婧.低年级课堂识字教学策略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9):69-70.
[2]褚亚红.多维推进,激活识字兴趣——以“部编本”一年级上册教材《日月水火》为例[J].学周刊,2019(13):88.
[3]陈欣婕.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3):85.
[4]刘杨.依托统编教材,让识字教学更加鲜活[J].小学语文,2019(167-168):17.
[5]黄更祥.“四度”拓展,“高效”识字[J].小学语文教师,2017.(03):43
[6]朱家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J].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