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课程中欣赏课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7期   作者:蔡梦晓
[导读]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美术课程在小学课程中受到的重视越来越高。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蔡梦晓
        温岭市箬横镇中心小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发展,美术课程在小学课程中受到的重视越来越高。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艺术鉴赏课程又是艺术教育的基础。艺术欣赏课程可以使学生拓宽他们的视野,充分理解绘画的技能和方法,在所有的国家,了解不同的艺术作品中包含的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的视觉和触觉更美丽加上敏锐,感受学习的乐趣艺术,在艺术教学可以发挥乘数效应。因此,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该怎样提高,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小学美术教师深思。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审美能力;教学策略

        对于小学艺术教育来说,艺术欣赏课程是其核心,因为小学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如何良好的艺术创作技能,而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个性。但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欣赏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小学美术老师在上美术鉴赏课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教。在目前来看,大部分教师在上艺术欣赏课时,教学方法上很单一,因此学生对艺术欣赏课的兴趣不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一、小学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重视艺术的开放课程,以便学生能了解更多的艺术作品和创作背景,了解更多的艺术知识,加深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并完全掌握不同时期的思想和情感的艺术作品和他们的创造者。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渐欣赏佳作,吸收古典作品的精髓,学会在欣赏过程中体验不同时代的文化,不断提高欣赏能力,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在欣赏作品时,不仅需要充分了解艺术品中使用的绘画方法和技巧,而且还需要深刻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时代文化和精神。 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文化影响。他们逐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水平去欣赏佳作,不断吸收本质并改善他们的精神境界。最后,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从而学会欣赏和分析不同风格的作品,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意义,为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地提高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
        一、深入挖掘多种美术资料,提高学生对于美术欣赏课的兴趣
        许多学生对美术鉴赏课不感兴趣,因为他们认为美术鉴赏课很枯燥乏味。如果我们还以过去传统方式来教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那这种情况将永远不会改善。因此,在艺术鉴赏课上,教师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而应深入挖掘各种艺术材料,使学生对艺术鉴赏课产生兴趣。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在欣赏动物的时候,鲜艳的色彩对低年级学生更有吸引力。老师可以专注于更明亮的颜色在选择图片,动画,并使用一些动物低年级的孩子们更感兴趣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放慢速度缓慢的指导学生学习内容接近,这样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授课外,教师还需要给学生一些时间来讨论课程内容和表达意见。在每节课结束之前,老师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些有趣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下课后完成。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会对下一节艺术鉴赏课产生期待,也会在鉴赏课上保持专注。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变得有趣,学生对艺术鉴赏课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


        二、学生应当是欣赏课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多层次欣赏
        教学艺术欣赏需要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在解释了赏析方式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独立欣赏并让学生尝试进行多个层次的欣赏。在艺术鉴赏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老师在讲台上仔细讲解细节,而台下的学生却困惑不解。这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不管老师讲得多好,学生都不能吸收和消化,这种教学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在上课前必须为学生收集信息,信息内容要通俗易懂,让学生容易联想到本次课程的内容。其次,在欣赏相关作品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学生可以欣赏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正确地欣赏作品,要进行提示和指导。在艺术鉴赏课上,如果有学生能够实践参与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美。教师和学生应该经常讨论他们欣赏的艺术作品。教师应尽量表现出平等的态度,引导学生探索艺术作品的艺术特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不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得出结论。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外向内欣赏,让学生学会多层次的欣赏。学生不仅要欣赏艺术作品的外部特征,而且还深入分析了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的作品和时代的背景,这样学生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和明确创造者的思想反映在作品中。
        三、丰富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形式
        以往的艺术鉴赏课,教学形式往往单一,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现在,要想提高艺术欣赏课的教学效率,美术教师必须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不是直接将艺术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欣赏。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的帮助下,老师可以播放内容丰富的教学视频和生动的图片,从而呈现动态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对于艺术欣赏的敏锐直觉,使学生产生新的兴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积极享受视频中体现的艺术作品本身,还能积极探索绘画技巧和方法。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放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视频或图片,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讨论和总结,然后每组选择另一个人进行分享,这样不仅传播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讲一些关于画家的生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分享一些过去学生创作的相关作品。如果学校有意愿,可以引导学生去欣赏一些适合儿童的艺术展览,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艺术比赛,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在课堂上,我们还可以举办一些小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一些艺术欣赏的常识。学生回答相应的正确数目后,可以得到一些小礼物作为奖励。这样,也激发了学生上艺术鉴赏课的热情。一些常见的艺术欣赏班上,老师可以比较一些常见的对象,让学生感受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美,如鲜花的观赏,老师可以把学生校园花坛观察花朵,让学生直观地体验美丽的鲜花,以花的艺术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因此,丰富艺术欣赏的教学形式十分重要。
结语
        小学美术鉴赏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艺术的启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艺术鉴赏课程时,教师应善用多方面的资源,让学生改变对于欣赏课乏味的固有思想,提高学生的兴趣,把课堂的主体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名作中蕴含着的美和文化内涵,那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相比于之前,教学效果我想肯定会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燕有培。欣赏课,培养审美能力的“快车道”-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新课程(上)
2017
[2]王晶晶。小学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6
[3]刘娟。浅论小学美术课堂的欣赏教学。考试周刊,2015
[4]郭建雄小学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08):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