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学衔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7期   作者:陈雪珍
[导读] 中学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进入中学后,无法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上课抓不住教师教学的重点,不懂得记笔记,自习课不知道做什么,没有规划的去复习。
        陈雪珍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城关第三小学  366100
        摘要:中学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进入中学后,无法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上课抓不住教师教学的重点,不懂得记笔记,自习课不知道做什么,没有规划的去复习。考试后,小学与中学的成绩相差较大,这些问题都反映了一个事情,教师与家长要有效的帮助学生由小学过渡到中学,由小学道德与法治过渡到中学道德与法治的过程,避免学生因为环境的差异,年级的不同,影响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成绩。文主要从用游戏教学法,有效地衔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利用多媒体教学法,有效地衔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有效地衔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这三点对文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教学;有效衔接
        正文
        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教学的衔接问题仍是制约高效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瓶颈”问题。中学的教学方法与小学的教学方法存在明显的的区别,教师变化,环境的变化,这些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极大的,从而导致学生的成绩出现波动。如何解决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衔接,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教育教学环境,成为了当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与中学具有明显差异的地方
        七年级是小学生升入中学的过渡阶段,学生的思维经历着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一个发展过程,小学生需要段时间来适应这个过程,适应教师的教育方法。小学与中学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同,面临的任务和学科的内容差异很大。小学的课堂教学活泼,容量小,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主要负责学生的启蒙,而中学课堂的教学容量大,教学内容的增多与教学内容也趋向复杂性。并且学生还要面临教师的改变,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方法,课程讲解的速度是有明显差别的,学生适应不了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节奏,道德与法治教师对于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了解不够,从而导致小学生升入中学后成绩波动会比较明显【1】。
        二、有效衔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措施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根据每个学生吸收知识的速度去针对性的指导,只能尽可能的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补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其可以迅速的跟上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速度。但是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照顾不到每个学生,因此,这就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帮助小学生提升自己,使小学生步入中学后能快速的适应中学的教学速度,从而使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2】。
        (一)采用游戏教学法,有效地衔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
        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较之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较多且复杂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中穿插中学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比较困难,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3】。因此,采用合理的教学法方法将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进行有效的衔接是道德与法治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比较贪玩,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同时,将七年级中的课程内容穿插进课堂中,当学生晋升中学后,可以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可以达到将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


        例如,在教学《我们爱和平》这一课时,本节知识在课堂讲解完毕后,将学生带到操场中,和学生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重点要突出无辜的人因为战争而遭受困难的场景,如让学生分别扮演同盟国与轴心国,再让一些学生扮演两国的百姓,突出交战双方国家的百姓,是如何在苦难中生存下来的,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到课堂知识所讲的内容,从而加深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在游戏结束之后,再像学生们讲述一个故事,霍金的故事,突出霍金对生命的渴望,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通过这样的方式,既不枯燥也让学生对于七年级中《珍爱生命》这一课程有所了解,从而有效的将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衔接。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法,有效地衔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
        伴随着信息化世界的到来,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传统课堂上教学,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师所讲的内容没有一个很明显的认知,只能凭借自己有限的大脑去想象。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道德与法治,在给予学生清晰的图片、视频的同时,还能更直观的让学生理解课堂所讲的内容。观看完道德与法治课堂知识的视频后,再让学生观看一些能与本节课堂知识相关的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内容,让学生对初中的课堂知识有了印象之后,在小学生步入中学后,学习到本节知识,可以更快的理解课堂知识,从而有效的将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衔接。
        例如,在教学《应对自然灾害》这一课时,靠学生想象,他们想不到大自然的危害具体有多大,因为认知有限,没有经历过,所以很难想象出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而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国曾经发生的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课堂所讲的内容,进一步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也是有不可抗拒的时候。在播放了我国曾经发生的自然灾害之后,可以再放一些人们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再让学生观看一些因不注重自身安全而受伤的视频,让学生加深对自身的安全的重视力度。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更精准的了解了课堂知识,还在课堂中穿插了中学七年级中《保护自己》的课程,有效的将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了衔接。
        (三)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有效地衔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
        一般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很少会有直接的交流,学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交流环境,为学生为所欲言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个体的思维容易受到局限,学生因为知识积累的不充分更是如此,而小组合作学习法能相对的弥补学生思维与认知的不足,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穿插中学知识,一些学生能够理解,一些学生理解不了,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之间相互弥补不足,这对于有效衔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很有帮助。
        例如,在教学《公共生活靠大家》这一课时,带学生到操场,将学生分成每五个人一小组,小组的成员四个人扮做买东西正在排队的人,另一个人想要插队,让学生们自己切身感受一下被人插队扰乱公共秩序的心情,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自发的去维护公共生活。活动结束后,让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一下他们生活中遇到的诱惑,最后总结出小组成员身边的诱惑,在向学生阐述不良诱惑对自身的危害,从而达到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穿插中学道德与法治中《学会拒绝》这一课程。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将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有效衔接。
        结语
        在中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中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衔接不紧密,导致学生进入中学后,很难适应中学的教学方式与节奏,进而学习成绩出现较大的波动。这种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成为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难题。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将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进行有效的衔接这需要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徐祥林.浅谈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时政热点的创新教学方式[J].考试周刊,2020(62):147-148.
[2]陈曼利.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教学衔接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20.
本文系(2020年度教育部福建省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立项课题)(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 KCZ2020003)阶段性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