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本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上   作者:赵利英
[导读] 学本理念是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而被提出的更加具体的教学理论,其意在指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促成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地位的转换,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成学生学习综合能力与学习素养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忻州市第九中学校    赵利英   034000

摘要  学本理念是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而被提出的更加具体的教学理论,其意在指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促成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地位的转换,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成学生学习综合能力与学习素养的全面发展与提高。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学本理念,教师要对学本理念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创新,基于此背景下,本文对学本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探究,希望为广大一线教育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本理念;教学研究
        引言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教师在政治、情怀、思维、创新等方面做出了新要求,并提出要格外重视思政教育的地位后,各级学校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了明显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做好学本理念的渗透工作,使其落实在学科教学课堂中的各个环节,是为了优化教学结构,使学生切实居于学习主体地位,是对素质教育理念所号召的落实学生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培养目标的积极响应。
        一、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思想应该以教学模式为导向,好的教学思想应该使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先进。感受教学思想的定义,并运用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这对学校与教师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一方面,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面的培训,让教师接受先进的教学思想,并运用教学思想引导教学。另一方面,学校也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征,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模式。
        二、巧用数字媒体素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将学本理念贯彻到课程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做好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巧用数字媒体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完《网络改变世界》的知识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现数字媒体素材。在学生鉴赏图片与视频时,可以完善学生对网络运用的了解。并且,媒体素材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让学生高效完成课程实践。媒体素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机会。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
        学生在课程活动中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在学习能力上都是不同的。学生受学习活动中学习态度、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学习环节中也存在差异。教师如果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就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应该将学生看成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在课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习任务进行分层,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情况将学生分层,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践。比如,教师在《集体生活成就我》的知识讲授中,可以让优等生从自己的经历着手,根据生活实际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探究;学困生则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探究,实现自主探究活动。教师给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条件下学习知识,并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可以提升学习能力。



        四、以学生知识运用为本
        以学生的知识运用为本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对知识的理解,推动学生深度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为了落实学本理念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时政新闻资源,引导学生对这些时政新闻资源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提高这门课程的时效性,让学生可以自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素养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公民的基本任务》的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最近的时政新闻。一位老人状告养女的视频可以让学生探究赡养义务,从而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整合。学生对这个时政新闻进行自主探究,可以完善对履行公民的义务。
        五、以学生自主分析为主
        以学生自主分析为主,可以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自主分析氛围。自主分析氛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行成过程,让学生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体,学生成为课程主体时,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学习能力提供碳九环境,推动学生对知识自主实践。 教师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教学形式,运用任务引导学生需诶,让学生在任务中不断自主探究。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法不可违》的知识时,可以结合科学的探究环节制定课堂任务,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实践。在任务的引导中,学生对违法行为这个定义构建了由浅及深的了解,在丰富对违法行为的了解的基础上,树立良好的法律观念,实现课程学习目标。教师布置任务对学生引导,为学生自主实践提供良好的条件,教给学生自主分析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素养。
        六、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
        组织学习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还能推动课程变革。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要组织多元化课程活动,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让学生在多元情境中借助实践获得知识。
        七、结合生活热点,完善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也要联系生活、结合时下生活热点,来完善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初中生处于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活跃,却也危险,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做他们的领路人,保证他们的思想观念是正确的、健康的。例如,在“敬畏生命”一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时下生活热点,让学生深刻体会: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管是对自己还是他人的生命都应当存有一颗敬畏之心。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不仅是基本的道德素养,也是重要的三观态度,要明确告知学生,敬畏生命就是敬畏自己,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完善核心素养的培育。
        结语
        借助对学本理念的探究,教师可以为创新教学模式提供方向,将学本理念落实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让学生成为课程中的主体,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水宜.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
[2]邱乙林.. 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之小组协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J].考试周刊,2018(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