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柴龙
[导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素”,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与实践不断提升的一种能力,不管是思考的能力还是实践的能力;“养”指的是品质的形成,也就是平时的学习及训练的过程等。

滁州外国语学校附属苏滁实验学校  柴龙   239000

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素”,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与实践不断提升的一种能力,不管是思考的能力还是实践的能力;“养”指的是品质的形成,也就是平时的学习及训练的过程等。文章立足于初中历史教育实践,旨在于顺应核心素养教育趋势的同时,让学生既能学到历史知识,又能提升历史素养与能力,收获更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其意义与价值。也正因为如此,众多与教育有关的先进理念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范围,使得现代素质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态。在众多的科学教育观点之中,核心素养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得到了教育工作者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也致力于学科教育实践进行核心素养培养与构建的尝试。
        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这一素养主要是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够由外向内的渗透。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需要唯物史观的引导,学生才能以客观、全面的态度来剖析历史。这一素养也是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基础,能够指导学生利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探寻历史本质,从中获取知识。
        (二)时空观念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主要由时间、事件、人物这三个要素组成。这三者之间存在某些联系,这样才得以形成历史。对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需要具备时空观念,能够利用时间、空间来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通常情况下,初中历史的学习分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部分。在这三个部分中,由时间、地点进行具体内容的划分。学生只有具备时空观念才能够将这些方面的历史事件都串联在一起,构成完整的历史。
        (三)史料实证
        对历史进行探究是通过历史史料来了解整个历史,但是由于古代的中央集权皇帝专政制度盛行,通常留存下来的历史史料都不是很真实。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培养学生史料证实的核心素养,能够对手上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已经证实的史料进行验证,这样可以让历史变得更加准确。
        (四)历史解释
        通常情况下,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中所涉及到的历史解释是将史料作为基础,让学生能够客观地评价历史、了解历史。当前我们所涉及到的历史大都是古代人们记录下来的,这种记录是对历史的解释。但是,是站在当时人们的思维上进行,专权和个人色彩较强。然而,现在的初中生需要摒除主观因素,用更为客观的角度来看待历史,这样才能对历史有更为科学化的解释。
        (五)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主要是指学生们探究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文追求和社会责任感。历史这门学科能够展示先人的智慧,同时承载国家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底蕴。在实际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应当具备家国情怀,能够站在民族角度出发,产生认同感,体会到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基于这些历史知识出发,推动自身全面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创建问题情境,培养探究精神
        给学生创建一个问题式的情境,它不同于直接给学生一个答案或者结论,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自主思考,让他们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对答案问题的解释。
        例如,我们在讲解《辛亥革命》这一章节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对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导入辛亥革命的相关影视作品。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十月围城这部电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哪位同学可以讲一下这个故事是什么样呢?”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孙中山来进一步引出辛亥革命这一历史话题。接着,在具体学习辛亥革命之前,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情景,如“人们对于辛亥革命这一事件有两种不同的评价,有的说它成功了,有的说它失败了。”这时,学生们会产生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呢?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想要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内容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最后,在学习完辛亥革命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讨论自己的想法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样可以加强学生们对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和性质的理解。
        (二)挖掘历史教材,培养家国情怀
        在初中历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当前的历史教材,把握其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利用典型事件来寻找情感共鸣点,让学生能够从这些事件中戏曲文化的精髓,总结经验教训。此外,教师还应当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延展和扩充,从而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整个事件,激起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例如,在涉及到秦始皇一统天下这一节内容时,秦始皇的行为让秦国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实力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且在短时间内让国力快速提高。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探究深层次原因。如果教师经常以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来锻炼学生,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让学生以更为全面、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事件。
        (三)客观分析历史事件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应当仅仅立足于人类的发展变化,更应当从历史事件中吸取到经验教训,让我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只有通过取长补短,才能够让事物趋于完美的方向发展。要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就应当引导学生们用客观的辩证的眼光来去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不从主观角度分析。
        (四)开设专题讲座和辩论,培养辩证思维
        在初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专题讲座和辩论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增强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为学生讲明辩论的意义,将辩论思想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认真准备材料,积极参与合作。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大纲内容开展专题讲座,以此扩展学生的视野。例如,我们在学习七七事变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选用这一课题,将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第一组主要了解七七事变的背景,第二组了解七七事变后日本暴行,第三组主题是难忘耻辱,第四组是七七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通过教师既定的课题以及主题来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模式、思想等角度进行了不断地创新,能够促进事业的稳定发展,推动教育体系的优化,为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了基础。对此,在初中历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就需要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历史水平。
参考文献
[1]施文峰.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8):138 - 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