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波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灵城镇棠梨小学 广西钦州市 535400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飞速的发展,信息技术也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教育也是如此。信息技术在教育当中的应用,促使教育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大量的教育平台为老师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流和资源共享路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突破空间局限和时间局限的学习平台,有效地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对于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加有效的融合到教学当中,是值得去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小学数学;融合策略;方法与价值
前言:信息技术的融入让目前的教育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当中,互联网和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和应用,都让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一方面是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直观,另一方面则是有效的扩大课堂教学容量,不管从哪方面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都为小学阶段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方向。
一、将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共享资源以及备课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许多教育平台的出现,这些平台为老师提供了互相交换,共享教学资源的途径,老师可以接触到比以往更加广阔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信息,这样的平台和资源为老师更好的备课和完成课前准备这一环节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促使老师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有效地帮助老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课前准备是高质量的完成一堂教学的重要基础,老师备课的充分与否决定了整堂课的教学质量,所以一直以来,学校都对备课和课前准备做出了非常多的要求,策划了非常多的活动,来让老师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所以如果老师可以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利用起来,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更好的,更有质量的完成课前备课环节,那么对于教学也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1]。
比如老师在准备圆柱与圆锥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首先要学习的第一课是旋转的面,这一刻就需要老师大量的借助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来进行备课,利用多媒体丰富的展现方式来展示上课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观察到点线面的运动轨迹,从而更加清晰直观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以及让学生掌握圆柱,圆锥以及球这些立体图形是由什么图形旋转而来的,除此以外,学生还要掌握通过平面图形的具体形状,来判断这个平面图形旋转之后会形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这种平台来获取多种多样丰富的教育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去。比如一些动画片段,动图或者是图片,影视资料等等。
二、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氛围
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的结合为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不仅丰富了老师的教学方法,改变了老师的教学策略,还可以很好的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因为学生对于这些新奇的或者有趣的东西都会非常感兴趣,如果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显然会让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由于具有强大的功能,所以可以进行各种形式和各种内容的展示,不仅可以让教学变得直观,还能利用一些有趣的内容让教学变得有趣。想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对于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使用仍然需要老师去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来寻找更加适合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的应用策略,只有合适的使用,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否则,只会在教学中祈起到反效果[2]。
比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时,老师需要带领学生通过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利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体积关系来进行推导。如果老师只是利用数学书上所展示的图片和内容进行教学,可能会让一部分学生无法理解这其中的关系,学生如果不能透彻的理解这一部分的内在联系,那么在后面遇到的许多题型都无法理解,也就无法应用这一部分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当一个圆柱和圆锥体积一样高一样,它们的底面积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或者当一个圆柱和圆锥体积一样底面积也一样,那么他们的高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清清楚楚地了解到这些条件下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相关的动画,或者一些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部分内容。许多的老师都为这一部分的内容讲解录制了非常优秀的视频或者微课,还有一些制作非常精美的动图等等,这些资源老师都可以将他们合理的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当中来。
结语: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带来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那么老师应该顺应这样的变化,积极的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努力学习和接受新的教育技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屈玉国.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合情推理思想的渗透与培养[J].辽宁教育,2020(17):57-60.
[2]施东青. 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D].云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