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小学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 庞翠芳
[导读] 当今的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

        庞翠芳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枣林镇枣林中心小学 722400
        【摘要】当今的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带来了新的空间,特别对于教育教学的改变和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对于培养创新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信息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从自己学科特点出发有效的使用计算机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丰富小学数学教学,以适应时代需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丰富  数学教学
        现在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作为信息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将如何从自己学科特点出发合理恰当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丰富小学数学教学呢?这里就将我的体会和思考作以下探讨。
        一、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小学数学的课堂内容。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由于实际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信息的瞬息万变,及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现行的小学教材内容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而新课程标准不是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要生活化”吗?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实效性。如北师大版的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我在教学时,先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当然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堂上他们带来了各自的材料: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中国人口多少,有的是某星球与我们的距离,有的是火箭发射的速度......;然后,我在电脑上有目的的展示我收集的典型数据,学生很新奇的阅读。这节课师生利用信息网络收集的生动的、富有教育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姿,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现今,人类社会已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数学概念、理论及数学问题容易地用数字的、图形的、符号的、语言的等多种方式表达,实现内容的切换与选择,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功能、作图功能、可视性与动态显示效果,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将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如在教学六年级《圆的面积》时,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不易理解。关于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课本上虽然采用实验的方法,把圆分割成16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nr。但是,实验过程比较复杂,难于操作,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再者用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时,让学生想象出分割的份数越多,拼得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这对于小学生来讲很难想象,学生所看到的只能是把圆拼成的一个长方形,致使学生对所推导出来的公式的精确性持怀疑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下载的课件,动态展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我们的教学增加新的形式。


        三、使用信息技术,丰富小学生的学习方法。
        当前,学生学习仍存在学习方式比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等现象,这无疑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为了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我们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优势,丰富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性、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内角和》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实验”,取代主要靠老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学习模式。由于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应该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归纳结论”这一教学环节,而不太考虑学生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并不是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学生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利用老师提供的资料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探索学习,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得到发展。
        四、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信息素养。
        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是现代信息时代对学生的新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其中,信息处理能力是重要的一种能力,现行的数学课程,所选择的学习素材、都附带一定的富有启发性的情景或背景,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设计一些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启迪学生分析、研究、对比,通过试验、观察、类比、联想,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知识构建。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时,先用电脑演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变化引起体积的变化,使学生感知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接着,安排学生每四人一组,分别承担拼搭、记录任务,进行如下活动:把24个小正方体(棱长)厘米)拼成长方体,能拼儿种就拼儿种。然后学生每汇报一种拼法,利用电脑显示一次,同时演示出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厘米数,当学生看见自己拼搭的长方体在屏幕上显示出来时,探索的兴趣更浓了,这样,学生们观察、分析这些长、宽、高、体积的数据,从而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教师应根据教学本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为学生创设富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精彩、丰富起来,学习的探索能力、发现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提高,从而使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得以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龙海 ,曾一峰;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04年16期
(2)曾勤;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J];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06期
(3)鲁爱东;数学课堂因信息技术而精彩[J];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05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