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结构化学材开发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孙明霞
[导读] 在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期间,教育在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孙明霞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中心小学   716000
        摘要:在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期间,教育在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属于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所以需要充分重视起教育事业。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数学学科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科认知,从而确保其能够优质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构化学材;开发实践
引言
        学材是指学习材料或学习资源。结构化学材不仅蕴藏着知识,也蕴含着让知识得以生长的“情境、情感、态度、思想过程、思维方式”,同时还包含着为学习活动而创造发明的“实物工具、活动方式、路径及过程设计”等。结构化学材充满了有价值的学习主题、有挑战性的任务问题情境、有创造性的数学活动,更利于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起到规划与引领作用。
一、教材结构的定义
        所谓教材结构,主要所指的便是将学科的学习转化为学习者认知知识结构的阶梯性过程,从而使学习者能够达到一种由浅入深的学习顺序。从本质上来说,教材包含了学习者所需要学习的基本书面材料,其主要便是依据教学大纲上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以及教学方法的要求等方面来制定,通过简洁明确的文字以及系统性的分析阐述,从而对于一门学科进行解释,使学习者能够形成对于学科的系统认知,帮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一种由单体到全面的认知过程。教材是学习者能够获取相应知识内容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其对于教学工作质量起到极大的影响,教材结构之间的合理性通常决定了教学工作的各项规划安排,可以对教学工作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所以教学工作开展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做的便是明确教材结构,知晓教材知识点分布,以此确保教学工作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提高教学工作水平。
二、小学数学结构化学材开发的实践
        2.1思维结构化引发学习之能
        从时间上看,结构化的教学是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从其形成的价值来看,不局限于形成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完成把握知识结构与学习态度的积极构建后,再把握其结构。学生对知识整体的感悟最重要。复习课对学生整体思维的构建最为明显,复习不是过去意义上的回顾和重复学习过的内容,而是对学生现有知识的重新构建。如,复习“分数的乘法”这个单元,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按自身的感悟进行知识结构图的制作,对整单元的知识体系进行展示,并将自己的成果带到课堂,或分组交流,或面向全班报告。这样,学生能对整体和个别的关系予以把握,参与班级或小组的积极讨论,对自身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进行积极建构和完善。同时,学生还要学会知识迁移。在逐步从教到学的过程中,重要的是知识转移的过程和结构。例如,从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以加法和乘法运算律为指导,验证在减法和除法中是否有类似的算法。只有学会迁移的运用,教师才能激发学生更多的积极性。学生知识全面结构化、知识间的全面联系的掌握,知识个性化整理乃至呈现创造性,对学生形成综合学习能力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帮助极大。
        2.2知识连续,创设“核心元素联结”的真实情境
        真实任务情境如果没有紧扣数学核心知识,则会增加情境的干扰效应,极易产生负迁移,学生即使学到数学知识,也会导致实际学到的数学知识偏离应学的知识本质。

因此,真实的任务情境应是开放、好奇、真实、有趣的,师生能够共同置身其中,既要选择与儿童知识体系、认知结构相匹配,与学生学习兴趣和价值认同相吻合的学习资源;还要能够较好地承载知识内容,不仅囊括学科知识与技能,更要触及数学学科的内核,应用数学自身的情境体现数学的本质,渗透科学思想方法,更利于元素联结与意义拓展。
        2.3从“课时”到“单元”,促进学生整体认知
        第一,从学理层面理解,单元整体教学符合系统论的相关原理。系统论的整体原理也提出了知识整体性的观点,把系统看作“是由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点功能的有机整体”。单元整体教学是建立数学知识关联性的有效手段,是把孤立知识整合在一起的积极措施。显然,单元整体教学符合系统论整体原理的基本要求。第二,从教学层面理解,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教师系统地梳理并理解教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不仅站在数学学科的整体视角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还要能够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和研究,建立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作为教师,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知识的结构,系统地理解教材。第三,从学习层面理解,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性思维,正如课程标准所说,学生学习数学要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2.4教材注重以学生已有认知情况探究知识点
        小学数学属于一门极具抽象性与逻辑性的学科,通过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对于数学学科的思想认知,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算术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而在小学人教版教材当中,较为注重以学生已有认知情况开展对于知识点的探究学习,这样便可以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并且令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建立在自身已有的知识含量之上,使学生可以通过现实情境产生联想,进而对于教材当中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与学习,这有利于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使学生在自身思想认知范围之内开展对于数学学科的探究,以此强化教学工作的水平,确保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探究更具条理性。例如:人教版教材当中对于空间图形进行教学期间,所采用的例子往往在生活中较为常见,随后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使学生联想到相应的几何模型,这样便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加优质的完成对于该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点的探究达到一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效果。
        2.5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开端,也是初等数学教学的启蒙,如果教师能够在一开始抓住学生的心,学生便能够对数的认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认识到数的重要性。我在教学中将数的认识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首先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只要是在生活中看到的与数有关的信息,都可以在课堂上说出来,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有的说出了书本的页数,有的说出了公交站牌上的数字,有的说出了扑克牌上的数字,这些数字并不仅仅指数学上的数字,更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以往的教学中,数学并没有与生活相结合,学生难以对枯燥的数字产生学习的兴趣,现在当数字走进生活,分别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学生自然认识到了数字的价值,也便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结束语
        总之,结构化学材实质上是一种结构关联性的学材,其着眼点是在一种知识的关系脉络中联结相关知识的内涵和本质,盘活“经验资源”,体现知识与认知发展的融合过程,积极创造促进思维层级发展的“支撑工具”,为学习者清晰地展示知识生成的脉络结构,促进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结构化理解,使得学习过程由外显的知识关联走向内隐的思想方法建构。
参考文献
[1]万兆荣,吴玉国.小学数学结构化学材开发要义及原则[J].教学与管理,2020(23):33-36.
[2]张晞.小学数学结构化学材开发“三部曲”——以“11~20各数的认识”为例[J].江西教育,2020(02):26-28.
[3]万兆荣,吴玉国.小学数学结构化学材的开发[J].教学与管理,2018(32):44-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