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学绘本,提高教学效果——以《四边形的认识》为例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 孙梓琪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发展,越来越强调在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

         孙梓琪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第二小学,广东东莞,52385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发展,越来越强调在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尊重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相结合,使学生乐于学习,爱上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来数学教学的经验以《四边形的认识》为例浅谈巧用小学数学教学中绘本的元素,让学生享受课堂、乐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字:四边形,数学绘本,教学效果
        前言
        对于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主要以具体思维学习为主,抽象思维还需要多加强。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中,学生容易出现积极性不高、理解困难等学习情况。为此,我提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绘本元素,将部分抽象知识具体化,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找到学生可接受、更适合的方式来学习。如“四边形的认识”是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关于四边形的初步知识,但由于他们的思维形式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如何去概括图形的特征,如何区分它们还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本课利用数学绘本创设情境,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层层关卡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比较各类型四边形,概况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与不同之处,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享受数学课,提高教学效果。
        一、巧设绘本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兴趣才能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而传统的课堂通常都是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这样的一问一答是十分枯燥的。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也没有学习的动力,让学生直观感知四边形是很难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这样掌握的知识也不深刻。为了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利用数学绘本,创设帮助四边形国王寻找小王子的情景。在此情景下,结合绘本和教学的内容,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一步步闯过国王设置的关卡,从而知道四边形的特点,知道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不仅四条边都相等,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我对这节课的感悟:
        
        
        
        
        
        
        
        
        
        
        
        在本节课中,老师利用数学绘本,创设情境,利用学生想帮助国王找到失散儿子的善心,抛出问题,进而让学生产生一种极想解决问题的欲望,再通过观察、合作去解决问题。本课通过巧设绘本情境,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上同学们都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极大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
        二、筛选绘本素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绘本因其趣味性,深得学生的喜欢。但不是所有的数学绘本都适合用于数学课堂教学。我们要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课程标准,筛选楚适合教学的绘本素材,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
        就本课而言,国王设立的关卡第一关要求只有上下平行的四边形才能通过这扇门。虽然很多学生对“平行”这一个词会产生疑惑,本来四年级才开始学习平行与垂直,但实际学生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平行的现象,只不过还没从生活平行现象概况到数学平行的概念。这里教师要结合绘本和生活的事物,给学生讲解,学生很容易就能通过生活中平行现象学会平行这个词,从而判断出哪些图形是上下平行的。
        绘本素材虽然有点超过学生的学习范围,但还是基于符合学生的生活认知上进行教学,这一个过程有效地提高学习的难度,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一定的拔高作用。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从多角度方面思考,通过量一量、比一比发现平行四边形是有两条边互相平行的,而另外两条边不是互相平行的。整节课,教师通过创造绘本情境,多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逐一分析问题,如:在教学中当学生在说不规则四边形是菱形时,老师及时纠正,明确菱形的概念,进一步将不规则图形进行拓展。五条边的不规则图形称为五边形、六边形的图形称为......上课的时候时刻注意,利用绘本素材,拓展相关知识,让学生尝试多角度思考、多动手操作解决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使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内容,便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营造阅读氛围,提高阅读兴趣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今时代提倡全民阅读,作为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很多都对绘本有着极其大的兴趣,但数学绘本就很少出现在学生的书目当中。学生在上完本节课后,都纷纷上来问老师数学绘本的名字,有的事后买了一整套数学绘本。利用数学绘本进行教学,加大了课外书籍与数学课堂的联系,进一步营造了学生的阅读气氛,在教学生如何进行阅读中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对数学绘本的兴趣。
        结束语
        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在丰富的故事情节下,他们勇于思考、乐于操作、勤于总结。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时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环节,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议一议,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全面参与。学生在对新知的发现、掌握和运用的过程,就能较为深刻地认识和区分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四边形的特点。对比传统的教学课堂,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数学思维更加扩散、阅读的氛围浓烈了,提高了教学效果。
        希望在今后,我能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实践,带学生走进数学绘本,享受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江秀林.数学绘本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8):217-218.
[2]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孙梓琪(1992.12-),女,汉族,广东东莞人,大学本科学历,二级教师,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第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绘本。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