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初中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李盟
[导读] 新课程标准不断推进,为初中数学教学发展融入无穷的助力

        李盟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 610100
        摘要:新课程标准不断推进,为初中数学教学发展融入无穷的助力;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更将初中数学教学事业的发展带进了一片新天地。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影响下,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从自身的教学理念入手,从教学行为进行改进,在计算练习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理念、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理念、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理念、在多彩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理念,将核心素养理念深深贯彻并落实到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是初中教育体系中的一项基础教学课程,也是最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对于初中生而言,形成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成绩,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因为数学的实用性很强,比如,根据家和学校的距离以及自己步行、骑自行车、坐公交的速度,再根据学习的概率学知识,判断天气、堵车等概率情况,计算出自己到学校需要的时间,从而作出合理的计划,避免迟到、睡眠不足的情况。因此,老师要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用以致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设置教学情境,发展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可获缺的一项思维能力。此外,初中是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需要教师抓住这一关键期。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督促者,应积极构建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概念之间的客观规律,进而不断提出猜想、发出疑问,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使学生把数学知识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以此抽象出数学概念,从而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以《二次函数》为例,为了使学生从实际情境中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以此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笔者首先构建情境,导入新课,并提出:“现有一根 12 米长的绳子,用它围成一个矩形,如何围才能使矩形的面积最大?很多同学都爱打篮球,当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这两个情境下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在此基础上,笔者揭示“二次函数”这一教学主题。随后,笔者再次构建情境,如“面积 y 与圆的半径 x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以这样的具体情境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使用适当的解析式来表示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使他们从函数解析式中总结出共同特征。以此引导学生对二次函数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进而帮助他们总结出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可见,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能够为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建立有效联结,从而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二、设计课堂问题,提高推理能力
        数学中处处存在猜想。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猜想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显然,“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与其相悖,也严重阻碍学生推理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落到学生为主的原则,并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不断设计课堂问题,以此鼓励学生以问题为载体不断提出猜想。

通过猜想的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联系原有知识进行推理得到新知识,完善知识体系,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以《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为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并使他们在探索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过程中训练其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笔者首先以问题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回忆“相似图形指的是什么、什么叫相似三角形”这些知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以问题作为载体,引导学生从角或者边的角度出发来解决“要证明对应边的比相等有哪些方法”这一问题,以此推动了探究活动的积极开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结合“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全等三角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相关知识来进行推导,进而掌握了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可见,课堂问题的有效设计,不仅使学生真正发挥了其自身的能动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探究活动的有效进行,进而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其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联系实际生活,塑造建模意识
        根据初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得知,他们的建模意识正处于塑造的关键期。但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很难主动去研究一些相关的现实问题,这样,建模意识也自然难以形成。此外,目前在教学中,教师重视了知识本体,而忽视了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使得建模能力也很难提升。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设计教学活动,并将生活素材作用到实际教学中,以此为学生顺利建模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建立数学模型,进而塑造学生的建模意识。
        以《二次函数的应用》为例,为了巩固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使学生会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笔者结合实际生活,展示相关问题,即某小区想用 40 米的栅栏围成一个矩形花园,问矩形的长和宽各取多少米才能使花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多少?这样的生活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使他们结合已学的二次函数有关知识来主动建立模型。在此基础上,笔者展示变式训练,并提出“如果矩形的一面靠墙,那么运用 40 米的栅栏可以围成矩形的面积,能够为 202 平方米吗?此时有最大面积吗?如果有,最大面积为多少?”这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探究。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估计大多数学生在求解时还是在顶点处寻找最值,导致出现错误。此时,笔者提醒学生通过画函数图象辅助观察,理解最值的实际意义,以此加深他们对二次函数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为他们今后灵活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可见,联系实际生活能够给学生更多建模体验,使学生在建模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原理的实际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老师要根据新课改的指导,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叶定忠.初中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初探[J].考试周刊,2019(21):113.
        [2]王金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初探[J].考试周刊,2019(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