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琴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延安路小学 562400
摘要:批注式阅读是一种以主动探究为重点展开的阅读实践、思维运转过程。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够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主动权,在学习中自由阅读、思考与分析。尤其是部分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较高,但缺乏做批注的意识,教师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在文本上写下批注,实现高效阅读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 批注式阅读; 教学; 应对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上做出改进,尝试引入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这样的阅读方法能够让读者边阅读边整理思路,用串联批注的方式找到阅读时遇到的问题,有利于提升对文章的理解。
一、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现状
(1)阅读缺乏主动性,批注流于形式。批注式阅读的前提是需要读者能够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书本当中,这样才能读进心里,才能好好地进行思考。然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动,再加之平时身边电脑,手机的诱惑,很难能静下心来去好好读一本书。因此,当教师布置批注式阅读任务时,很多学生也仅仅是被动完成任务,简单地对所读内容进行批注,读书时也不多加思考,只是指望教师课堂上讲解,批注常常流于形式,简单写写了事,也不管有用没用,应付作业而已。况且,当下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原本也没指望小学生真的能有什么创造性见解,教学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法对小学生的批注有个良好的反馈。当小学生不能为了爱读书而读书时,便无法要求他们能够沉下心来阅读,自然也不会引发他们内心与作者的鸣响,那么批注也就失去了原本的作用与意义。(2)阅读忽视整体性,断层问题严重。小学生在做批注时,往往只会落点于当下的某一句某一词,而不是统筹全篇全文,经常会出现一叶障目的情况,读了后面忘了前面,前后逻辑不能联系到一起,导致接受的信息支离破碎,不成系统,缺乏全局观念。这与小学生的年龄、逻辑思维能力、读书时是否专注都有莫大的关联,需要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地改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二、批注式阅读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引导课前批注,推进批注式阅读教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不仅仅要提升个人的阅读能力,扩充阅读量与知识储备量,还需要在这个阶段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思维,为了今后的语文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很多教师都会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阅读作业,但是阅读预习作业的检查难度比较大,为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好阅读预习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阅读的时候也进行批注,这样的预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重视对文章的阅读与理解,将一些生词生字或者自己阅读一遍以后感到费解的点标注出来,从而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当教师讲到某个自己标注出来的知识以后,学生能够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听讲,并随着教师的讲解提出个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陀螺》这篇课文之前,就可以留下预习阅读作业,让学生用记号笔或者其他标注符号的形式,将自己认为是关键句、关键字的部分标记出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认为它是关键的原因作为批注。当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时,则可以使用“?”,在旁边表示疑问批注,并且用比较醒目的标志画出中心句。学生边阅读边批注,很自然就会投入到阅读当中,提升了他们对于阅读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显著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采用多样化的批注方式
每一个学生的认知和发育都是不同的,因此对于文章的关注点也就千差万别,而批注式阅读则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个性,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不应当限定学生的批注内容,而是应当帮助学生掌握通用的批注方法。阅读文章时,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才是保护和尊重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最好办法。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字词,但陌生词汇以及难懂的词句依然较多,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查询工具书得出答案,并将答案在课本空白处做好批注便于下次阅读。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其批注内容是自由灵活的,长短不限,只要能够明确地传达思想就可以,教师无需做过多的干涉,仅做指导和引导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阅读的无穷奥妙与乐趣。课堂教学氛围自由、开放,但有秩序,这才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所需要的环境。
(三)在美词佳句处做批注,感受文本魅力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实践性行为,学生在阅读时会高度集中注意力,遨游于文字的海洋中,并感知文本的魅力。此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选取的多为意蕴深刻的经典文章,包含大量的美词佳句,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积累素材,今后用于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受文本的内蕴美与形式美,达到良好的阅读学习效果。例如,在《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该篇课文语言优美,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为了引导学生感受到文本的魅力,在授课前教师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标记出其中的美词佳句,在旁边做批注。学生标记的句子主要包括“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好像一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泄下来”“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谷回应”等。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示范,在第一句的“悬挂”一词上做批注,向学生解释:“悬挂”是高高挂起的意思,在这里作者用了“悬挂”一词,充分体现出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纷纷行动起来,在其他美词佳句上做批注。批注式阅读有利于学生切身品味语言,深入感知文本。学生阅读美词佳句时通过批注的方式记录所思、所想,也能够实现阅读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将文本语句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赏析做了批注的美词佳句,帮助学生感受文本魅力,获得阅读体验。
(四)评价式批注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般以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句子和文章中心思想等为主,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导致他们为了阅读而阅读,应付的心理较为明显。而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观点,了解他们对阅读内容的评价,以使他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对信息进行加工。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部分内容时,文章讲述了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而与日寇斗智斗勇的故事。有的学生表示虽然雨来年纪小,但是他英勇、随机应变,敢于和日寇做斗争,所以应该是大英雄雨来;有的学生则表示当大家都以为雨来已经牺牲了时,他却从水里露出小脑袋来,这样的描写更能调动读者的情绪,文章的框架和细节设计非常到位。虽说学生在发表评价时,略显单一与片面,但在评价式批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审视相结合,有助于培养他们批判式的语文思维,从而使他们从语文的角度入手,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更多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刻领悟批注式阅读的精髓与内在要求,以兴趣培养作为重要抓手,交还阅读的主动权于学生,减少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人为限制与障碍。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在此过程中需对小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小学生在阅读兴趣培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正确进行批注,树立阅读文章的全局观念,并加强小学生批注式阅读批判性理念。
参考文献
[1]朱岳.刍议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的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9(27):52.
[2]贾燕.批注式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中华辞赋,2019(08):36.
[3]朱火燕.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的教学策略探讨[J].读写算,2019(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