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孙晓磊
[导读] 小学生要想认识这个世界、获取更多的知识,

        孙晓磊
        苏州国际外语学校    215000
        摘要:小学生要想认识这个世界、获取更多的知识,需要通过阅读这一基本方式。在实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制定阅读计划、合理地选择读物,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心灵上的沟通。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新教育理念;小学语文;阅读习惯;重要性;策略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小学阶段,学生如果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将对其终身产生深远影响。纵观整个社会,不难发现,哪些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他们积累的词汇量更多,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强,并且他们的情商也都很高。由此可见,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更要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科学合理的阅读方式,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阅读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同时,这也是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阅读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的现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地为学生进行阅读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地氛围,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1]。
二、新教育理念下培养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策略
(一)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
        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真正地培养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和谐的阅读氛围。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学生在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中,可以激发阅读兴趣,并受到一些耳濡目染地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要主动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之中,并且在和谐的环境中深刻地体会到阅读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整体布置情况,在教室里设置一个课外书橱窗。
        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室的一角规划出来,设立一个橱窗,橱窗中可以摆放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如《中国历代神话故事》《海尔兄弟》《聪明的一休》《三毛流浪记》《科学王国里的故事》《冰心文集》等。学生除了在课间休息时间阅读一些书籍,还可以在早晨到达学校以及晚上离开学校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阅读这些书籍。学生在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可以养成一个优秀的阅读习惯。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要想在未来发展中获得成功,需要积极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发现,学生一旦为哪一件事情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件事物之中。

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并且还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自身的能力水平,积极地寻找到一条适合他们的阅读方法,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一个优秀的阅读习惯。
        例如: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这篇课文为例,教师要想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来发挥想象,将课文所描绘的画面在脑海中展现出来,同时,还让学生在课文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草原人们的爽朗好客,只是通过单一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2]。因此,教师在进行知识内容讲解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草原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眼前,小学生好奇心强,他们一看到这些图片,就会被深深吸引,在整个图片的播放过程中,会展开愉快地讨论。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最浓烈时,教师可以及时提出几个问题“同学们,想一想,草原人民为什么这么热情好客?”“草原上有哪些联欢节目呢?”这样的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想让学生形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可以将读和写有效结合。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即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写读后感、在书中进行标注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一些好的文章、一些好的词句摘抄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久而久之,将会促使自己的词汇量不断增加,从而为今后进行写作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将阅读和思考有效结合。思维是学生进行阅读的核心,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如果学生的想象力足够丰富,这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寓情于景,让学生拥有充分地想象时间;教师要营造出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拥有一个更加开阔的空间,促使学生在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充分发挥想象,使思维得到不断拓展。由此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将阅读与思考有效结合在一起,让其在语言文字中,与作者展开对话、与文中出现的任务展开对话,从而实现情感上的共鸣。
(四)通过课外阅读来拓展知识面
        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每当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教师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并未学生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自主阅读,同时,教师还要及时给予相应指导[3]。
        例如: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北京春节的习俗,引导学生去探究春节的来源等。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等。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加朗读比赛等。久而久之,学生将会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生如果在小学阶段可以养成一个优秀的阅读习惯,这对于其终身发展是极其有利的。因此,教师要重视起这一黄金阶段,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充分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之中,进而实现其全面发展。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将阅读转变为动力,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冯雅丽.新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J].知识文库,2020(17):74+76.
[2]崔小梅.新教育理念下农村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J].新课程,2020(29):63.
[3]胡玉霞.新教育理念下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上),2019(09):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