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萍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新桥镇兴隆街中心学校 641224
摘要:古诗词是古代先贤留给我们的瑰宝,诗词呈现了许多美好的世界和伟大的灵魂。但是,由于古诗词离学生太过遥远,学生往往对古诗词缺乏学习兴趣。对此,笔者根据古诗词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总结出了一套有趣又实效的教授古诗词的策略,为学生打开一道引领他们热爱古诗词的大门,让他们感受到诗词所传递出来的对天地之间人生万物的关怀。
关键词:如何优化 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引言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古诗词的教学既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内容。学生对于语言存在一定理解难度的古诗词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也对初中古诗词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形成阻碍,影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本文首先对初中语文展开古诗词教学必要性加以阐述,其次针对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望借此可为强化学生语文古诗词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提供相关参考。
一、重视意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古诗词的学习具有较为明显的技巧,我们可以仔细体会一下。例如,首先古代古诗词具有语言简单精炼的特点,学生就此特点应该学会去体会并理解故事词汇含义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同时也是一个注重意境的过程。其次古诗词的学习,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观才能学习到古代古诗词的精华。这就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正传统的教育理念,不能只注重课程进程和形式,而是更要注重学生意境感、审美观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大家大声朗读,并在学生大声朗读完第一遍之后,进行提问,提问他们对古诗词的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大概了解学生的疑惑和重难点,最后,教师可以针对这些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置一个非常具有意境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古人写作时的境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并能保持注意力集中。就在学生的思维及注意力完全投入到课堂中时,教师可以重复带有感情的大声朗读一下古诗词,为大家的理解提供感情色彩的熏陶。再这样的过程进行完之后,再次向学生进行提问,提问他们,在教师的朗读中,学生听出了哪些感情色彩。针对这些感情色彩,大家有什么新的认识。以此类推,在反复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意境,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的趣味性,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系列的小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把学生平均分成几组,同时向两组学生展示题卡,这些题卡上的问题可以是古诗词语填空,也可以是古诗词接龙,或者是古诗词作者填空等,两组学生进行自由抢答。对答题次数多并且准确率高的学生个人及小组进行奖励,以此来激励他们踊跃参加。在这样一个有趣又丰富的教学课堂中,学生能够非常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增强学校的教学信心。
让学生在一个欢快愉悦的环境下完成历史文化的学习和继承,有利于我国古诗词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相应的努力。因此,这就要求我国的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意境感,激发学生的大脑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各方面的感应能力,提高其自身的不断前进与发展。
二、注重诗人的创作背景,体会诗词情感
在理解诗词前,教师要带领学生先认识诗人,了解诗人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完成的作品。诗人的性格、人生经历,甚至是婚姻情感等,都会影响作品的基调。作品和诗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读诗先“读人”,这就是知人。例如,李清照年少时家庭优渥,所以会写出“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明朗诗句,体现出少女的欢快;婚后与赵明诚的琴瑟和谐,才有了“一种相思,两种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情怀;南渡后夫死国破,才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的悲苦之句。在讲解古诗词时,对于诗人的身世、创作社会背景,教师要进行深入挖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资料,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交流。这样对于学生把握诗词的创作感情,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三、设计情境演绎教学
初中阶段学生自身文化素养及语文文化水平并未发展至较高阶段,针对古诗词历史文化背景也尚未形成充分了解。此种情况下,学生仅借助文字性的介绍难以对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加以体会,除无法调动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外,古诗词自身所具备的价值也难以充分发挥。针对此现象,教师可将情景演绎方式应用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中,以此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并促使学生可借助情境演绎的方式对古诗词文化的内涵及其中所蕴藏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以孟浩然《过故人庄》为例,此首古诗词所讲述故事也较为简单。因此,教师可以诗中内容作为剧本,组织学生完成古诗所叙述内容的演绎,学生可扮演两位故人,也可创意性的加入两位仆从,演绎故人见面场景。此场景情节简单且演绎难度较低,然而学生借助此方式的应用,可促使负责不同任务的学生借助资料查阅及互相交流等方式完成自身任务,如借助资料查阅完成话桑麻、就菊花及重阳日等含义的理解。教师借助此种生动教学方式的引入,可实现学生主动性的激发,并促使学生对诗词文化内涵形成深入了解,以此还可促使学生对古人间热情招待的场景加以了解,对中国古代传统的待客情怀加以感知。
结束语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不仅能了解华夏文明发展史,还能看到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润泽心灵。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和理解古诗词的内涵,灵活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好古诗词,接受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的熏陶,提升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雷继忠.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优化分析[J].新课程,2020(23):166.
[2]朱娟.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优化[J].启迪与智慧(中),2020(04):70.
[3]张学光.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优化[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