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耀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杨店学校黄栗校区 231626
摘要:在时代不断进步的今天,不论是对生活还是对学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语文教育中,往往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现如今,大众思想早已转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已成为新的语文学习评价标准。在高标准要求下,广大教育教学者需充分发挥教学机制,思考如何在一定的教学课堂下最大化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完美的内化、吸收并加以运用。本篇文章将围绕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希望能给广大教育教学者带来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
前言:
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形成正确人格的重要时期。语文学科,不论是为其他科目学习打下基础,还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其重要意义自然不言而喻。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任重道远。为此,广大教师需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在时代的大潮中不断进步,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设定新目标、依据新理念、采用新方法,帮助学生塑造新面貌、获得新收获、踏上新征程。
一、精心备课,开展趣味活动
众所周知,在小学阶段,学生尚处于身心发育时期,各方面发展也尚未成熟。因此,在课堂中常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玩耍好动、教学效果低下等状况。基于此,教师需不断发挥教学机制 ,通过精细备课、丰富教学活动等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具体而言,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在备课阶段、活动设计阶段下足功夫。如借助互联网,大量浏览教学文献、观看优秀教师赛课视频及教授讲座等,学习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活动等。通过精心备课,开展趣味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良好课堂氛围的带动下紧跟教师思路、参与教师设计的各种活动、与教师、同学积极交流互动,真正做到“做中学、玩中学”。
例如,在学习《牛郎织女》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前上网查阅与牛郎织女有关的素材,如七夕节、诗歌《七月七日》等,而后通过对七夕节的讲解或朗诵诗歌《七月七日》进行导入,在课堂伊始便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将学生进行分组,请学生分别扮演旁白、牛郎、织女等人物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鼓励学生深入人物角色的内心,体会主人公的所思所想,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在小组练习过后,可以组织小组间进行比赛评比,在班级同学和教师共同评分下,选出“最佳旁白”、“最佳牛郎”、“最佳织女”,并授予小奖状以示鼓励。通过角色扮演朗读和小组比拼等活动,不论是为了个人荣誉还是小组荣誉,学生的参与性都将大大提升,进而更好理解《牛郎织女》这篇文章的中心大义,提升教学效果。
二、根据学生差异,设置不同层次教学目标
由于个人成长、思维方式、教育背景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及知识储备也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对于知识吸收的效果也会存在一定差异。针对这种情况,为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差异,设置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学习积极性较高、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原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和拓展;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较低、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只需达成原有教学目标即可。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教学目标,不仅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缩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可谓一举两得。
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教师即可根据班级实际,根据学生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如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同学而言,教师可要求其对文章进行熟读,清楚文章大意,了解爬山虎的脚究竟有何“神奇之处”,掌握文章必会生字等;对于语文基础中等的同学而言,教师可在上述要求中另加一条,如背诵文中重点自然段、抄写文中对爬山虎的描写词语、句子等;而对于语文基础较强的同学而言,教师可以在原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如借助对文中爬山虎的描写技巧,对自己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小动物进行描写,可以是一篇日记、一篇作文,也可以是一段散文、一首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选择。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不但做到了“因材施教”,同时也保证了教学效果。
三、开展小组讨论活动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在课堂教学中逐渐由“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与学生课堂地位的重新定位,不但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将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思考、自我提升。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倾听他人的想法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从而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表达欲、交流欲旺盛的时期,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十分之必要。
例如,在学习《亡羊补牢》这一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文章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过后,鼓励各组成员分享本组讨论成果。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如:“通过熟读课文,想必同学们已经对这个故事有所了解,也对文中主人公的做法持有自己的意见。接下来,请大家四人一组,谈谈你们对文中主人公做法的看法,如果你们是文中羊群的主人,你们又会怎么做呢?”。学生讨论,而后回答:“文中主人公的做法的错误的,他不应该等到羊都跑光了才想起来补洞。”、“如果我是羊的主人,我会在一开始就加固羊圈,不会让羊圈在中途就破了个洞。”、“如果我是羊的主人,我会在发现羊圈有破洞的第一时间就去进行修补,这样我的羊就不会跑掉了!”。通过小组讨论,不但可以引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可以在讨论中达成教学目标,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开展多媒体教学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潮流下,各种教学技术不断更新,从而使得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元。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开展多媒体教学。互联网中各种教育资源面面俱到,不论是音乐、图片、专家讲座、诗歌朗诵还是教学视频,各种形式、种类丰富多样。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多媒体教学,在直观的视觉、听觉刺激下,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新中国成立时的照片或是播放记录开国大典的相纪录片,让学生在图片、视频中感受新中国成立时壮阔的景观、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感情,进而达到一种沉浸式体验。在观看图片、纪录片、课文阅读与讲解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与爱国情感,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总结:
总而言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教学目标、教学导向,值得我们花费时间与努力去积极探索,在探索中提升,在探索中完善,在探索中进步。不论是备课环节、活动组织环节、教学目标设置环节、小组合作环节还是多媒体的利用,都是有效课堂中众多方法的一小部分。至于更高效、更具教育意义的方法,则需教师继续通过实践来加以探索。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定将完美实现!
参考文献:
[1]孟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语文课内外,2021(6):101.
[2]梁锦军.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5):50.
[3]苏寿宁.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考试周刊,2021(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