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绪
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洪江中学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国经济文化的相互融合给当前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带来了许多的冲击和思考。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因而在教育事业上,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自然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因素,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实施策略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传统语文教学需要更加凸显出思想文化的价值,以此来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要体现时代的要求,把握好时代发展的脉搏,在潜移默化的渗透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的同时,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激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
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不仅是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同时也是在新课改要求下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结果。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传递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
(一)坚定学生文化自信
中国几千年文明,在经过历史和时间的考验后,依旧历久弥新,其保留下来的思想文化体系和民族思维特征被后人所继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主要有古诗文、书画以及民族节日等,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递,不仅能够让学生感觉到传统文化带来的强大的引导作用,还能全面的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塑造学生优秀的文化素养的同时也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相结合,是拓展学生文化知识面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打开教师教学思路,延申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1]应试教育下,部分教师更注重向学生灌输固定模式的知识点,学生的精神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也在渐渐丧失,对学生未来人生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将传统文化引入语文课程教学,不仅能够为传统语文课堂注入新鲜血液,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三)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是使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方式。新时代,教育界要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不断革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注重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也要落实时代发展要求,立足于教材,整合课内外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在让传统优秀文化成为多元文化融合的主流的同时,赋予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价值内涵。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施策略
(一)立足教材,启发学生
语文教材凝聚了国家文化发展的理念和共识,是教育界前辈和先人智慧的结晶。因此,教师要立足于语文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发挥出教材的独特作用,从而对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进行启发和引导。不管是诸葛亮《诫子书》中阐述的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还是《孟子》中展现出来的处顺境不骄,处逆境不怨以及大丈夫正直的道义操守等做人道理,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熠熠闪光的代表,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师的教导中收获知识,还能汲取古人的智慧,以这些蕴含着深刻哲理的文化知识,激起自身的文化认同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
(二)深刻挖掘,传播文化
语文教师应当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深入阐发课堂教学的知识来最大程度传播传统文化的价值魅力。首先,教师要对教材篇目进行深刻挖掘,通过对课文字词句的重点讲解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
例如教师在讲解杜甫《春望》这首诗的时候,可以借助电子媒体等技术,收集与杜甫所处年代有关的影视资料,以视频播放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安史之乱”带来的重大灾难。[2]并且重点讲解“感时”、“恨别”等字词的情感意义,深刻感受杜甫在《春望》这首诗歌中所表达出来的伟大的爱国之情,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开展活动,提升素养
教师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去,这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达成教学的目标,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的质量。
第一,教师可以举办诗歌朗诵活动,以诵读古代优秀古诗为主题,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的古诗作品,通过组织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分享和诵读。
第二,教师可以在每一单元教学中综合性学习中融入传统文化探究活动。如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师可以分小组,在一个周期内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之后举办课堂分享活动,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知,认识到蕴含其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将传统文化教学贯穿语文课程教学的始终。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中国精神传承的载体,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必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育人的价值。以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羽.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2020(2):44-46.
[2]王艳君.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J].文学教育,2019(5):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