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策略探索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陈晓凤
[导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重点中重点

        陈晓凤
        四川省黑水县初级中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重点中重点,难点中的难点,阅读可以深化、活化、强化语文基础知识,同时为学生写作积累素材,通过阅读掌握各种文章体裁要领,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枢纽,是语文教学核心;阅读是考查语文综合能力的方式,它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整理文章信息的能力、辩证思考文章主题的能力、内化作者思想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语文为王的时代来临,阅读为王的时代来临,面对书山学海我们如何探索一条书山路?学舟如何起航呢?仅仅“勤、苦”能行吗?答案是否定的。我近几年潜心于阅读课题的研究,立足于阅读教学的规律,以新课标为导向,以教材为蓝本,不断优化阅读方法,取得显著的阅读效果,本文谈谈自己的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与同仁商榷,旨在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一、初中语文阅读的现状分析
        阅读为王是语文教师共识,阅读教学决定语文教学的成败,语文老师给学生推荐了很多的课外书,要求学生阅读,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比如那是给学生推荐了《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名著,学生深深书中宋江、方腊英雄形象所感染,为智慧的化身诸葛亮韬略陶醉,对中国古代的迂腐科举制度进行无情鞭笞,拓展学生的视野,深刻地认识社会,学生语文成绩不同程度的提高了。
    尽管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学生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学生的阅读带有一定盲目性,阅读教学所花时间与收效有一定反差,老师推荐书目尽管是名著,但是有很多书目不一定适合学生心理认识水平,就算阅读了学生只是津津乐道于书中的故事情节,对语言艺术、写作章法、好词佳句、文章的修辞手法没有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我认为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应当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老师给学生传授阅读方法、技巧,课外阅读延伸课堂,深化、活化、强化课堂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拓展阅读视野,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通过课堂教学老师为学生打开语言天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通过课堂这扇窗口饱览自然与社会的无限风光, 在课堂老师教给学生金钥匙,课外去打开语言智库,吸收语言营养。
课外阅读老师更多推荐是文学作品,诸如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我们要根据新课标要求,不仅推荐文学作品,而且要推荐优秀议论文、说明文,这是初中语文要求掌握的文章体裁,议论文最好推荐时政文章,说明文推荐科普文章,因为时政文章与时俱进,跳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最强音,有利于学生提高辩证认识问题的能力,科普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语言规范,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说明方法典范,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学习很多的科学知识,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意识。
  二、以文章体裁归类阅读
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引导学生把文章进行归类,因为文章的体裁不同,阅读的重点不一样,只有对各类文章的特点熟练于胸,才能做到阅读得其要领,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更高效的提高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技巧,同时通过阅读掌握各类体裁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掌握文章的谋局结构,透彻理解词语在文章的具体含义,下面就是初中重点的体裁文章谈谈阅读要领:
  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重点,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就是我们阅读散文时,为了突出散文的主题,旁征博引摄取写作素材,深入挖掘主题,从不同角度层面突出主题,抒情叙事相结合,作者的思想情感很多渗入在文字的叙述之中,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题如何深入的,老舍《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济南的冬天的“美”为主题,山水阳光等从不同角度突出美,语言精美,表达精准。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是语言中言,突出语言的精炼,思维跳跃,丰富想象为重点,感悟诗歌平仄对仗,句式恭稳、优美,诗律和谐有序,意象鲜明,通过诗歌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文字高墙,领略窗外无限美好的风光,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勾画出一幅幽静淡雅山涧图,字字珠玑,跃然纸上。
阅读说明文突出掌握说明方法,掌握语言逻辑性、严谨性,表达准确性,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掌握重点,比如食物说明书,一般来说说明食物制作的成分,适宜食用人群、营养成分、食用方法,生产时期,保质期,失效期。制作工艺流程等,议论文引导引导学生聚焦论点突出,论据来源,论证是否严谨,小说、戏剧理清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突出人物形象、个性、思想发展脉络等。
  三、优化阅读方法  突出效果
1、设问阅读法
什么是设问阅读法?又叫差距阅读法,设问阅读法就是要求学生看到文章的题目后,不要马上看课文,而是设想这个题目下的文章应该是什么体裁?主要写什么?怎么写?文章怎样立意才新颖?事先在大脑里面设想一下,然后在看文章,看看作者与自己哪些想法相同,哪些不同,分析一下自己与作者的思维与语言的表达上存在哪些差距,如何弥补,然后看看老师的解析,这就是实质思维相撞,学生会留下深刻印象。
  2、撰写名作鉴赏
  阅读名篇名著,需要写读书笔记,除了摘录好词佳句外,还要撰写名作鉴赏,对作者的主题、写作手法、谋篇布局、语言艺术,提出自己独到观点,对文章的精髓深入思考、领悟,把作者的语言智慧内化、活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开发自己语言潜能,通过撰写名 作鉴赏,提高文学识别水平,形成自己独到语言艺术观,比如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遥望瀑布挂前川”,其中的“望”和“挂”,我要求学生做换词练习,学生把“望”换成“看”“眺”,把“挂”换成“悬”“垂”“掉”,再放入其中,感悟不到诗句中营造的语境。
        3、举行读书交流会
          阅读需要交流,有位哲学家说过:两个人每人有一个水果,进行 交   换每人手中还是一个水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思想进行交换每人获得两种思想。阅读交流十分重要,学生可以广泛获取阅读素材,广泛获取读书心得,通过交流阅读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学生的交流改进读书方法,拓展思维,更新阅读理念,感悟阅读的魅力,增进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