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范例教学法中的作文教学——循环作文教学法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蒋继山
[导读] 本文针对当前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效率不高、效果不彰的现象

        蒋继山
        安徽省定远县池河中学  233240
        本文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效率不高、效果不彰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全文论述了循环作文教学法的含义、理论依据、现实需要、操作过程等,提出了改进作文教学方式的想法,为作文教学的改进再探一条新路。
        关键词:循环作文教学法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科学发展观
        整个语文教学包括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方面,而作文教学是其中的很重要的方面。作文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写前的指导和写后的批改、讲评。写前的指导是依据本次作文的目的,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语言润色等,作文的批改是写前指导的继续和深入,是依据本次写作目标,针对写前指导的诸个方面进行审核和纠正。打一个比方,此时的师生关系就像是教练员和运动员,教练员一方面要指导运动员按照运动项目一些要领进行训练,另一方面还要要求运动员单独做动作,并在旁观察、指导、修正。我们知道,一个运动员要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就要在教练员反复指导修正下,加上自己的勤奋苦练才行。同样的道理,学生要写出好的作文,也只有在老师的多次指导批改下才行。
        循环作文教学法,就是一种以典型课文为范例,根据写作要求和目标,不断地多次地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批改的作文教学法。其两个关键环节是指导和批改,这两个环节并不是毫不相干的,而是连续依存的。一篇作文交到老师的面前,它完全符合老师的要求,这次的作文过程也就结束了。如果不符合,那就要指导学生修改,再一次写作。如果符合要求,这一过程就结束了,如若不然,还要重复。这就是循环作文教学法。
        循环作文教学法是建立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基础上的因材施教的一种作文教学法,它的适用对象是那些写作能力整体或部分不强的学生。有的学生写起记叙文比较顺手,可写起议论文来就碍手碍脚,也有的学生见到作文就头疼,什么作文都写不顺手,对于这样的学生,仅靠一次作文,很难真正写好。
        循环作文教学法,理论上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类对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一般说来要在经过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循环。而且一个循环是不够的,要经过多次循环才行。正如毛泽东所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达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73页)。我们的学生的每一次作文也是一件具体事物,要想一次写好比较难。只有在学生写作的基础上,老师批改后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达到理性认识,再让学生实践写作,才能够让学生的作文水平逐步提高。
        循环作文教学法既有理论上的依据,又有作文教学实践的现实需要。我们发现,现今的作文教学的循环是不完整的,常见的是第一个循环没有结束,作文练习就草草收场了,也就是在指导学生模拟写作实践、批改、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有了一个理性认识后,没有再次指导学生写作。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只是一名听众或看客,老师的意志并不能转化成学生的行动,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只能原地踏步,而后边这一环节的丢失,恰恰是现今作文教学效果不彰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一般作文教学法相比,循环作文教学法的最大区别在于作文批改后的学生再写作甚至是多写作。究竟要多少次,那要看布置的那篇作文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下面以《钢笔》为例,说一说反复作文的教学过程。
一、作文布置
根据《新课程标准》7-9年级说明文教学目标,以《故宫博物院》为模拟对象,提出本次写作要求:1.要写成说明文;2.要有合理的顺序;3.要有恰当的说明方法;4.字数600字左右。

        
二、作文指导
指导重点是根据已学过的《故宫博物院》,指导学生回忆阅读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说明文阅读知识,再联系自己观察到的钢笔的外形、结构、功能、用途等,最后通过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将相关内容连缀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三、作文批改
作文本交上后,老师依照作文布置时的几点要求,认真批改作文,标注符合的点和不符合的点。对于不符合的点,老师还要提出修改意见。比如,空间顺序方面,可以要求学生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说明;列数字说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实地测量笔套笔杆的长度后,再将数字写入作文中。        
四、重回指导
作文批改评价发放后,老师要求学生依据作文批改的意见重新写作,而没有修改意见的学生,则布置新的作文让他们写。        
五、重回批改
老师依照作文布置的要求及上一次的批改意见,再次批改。如果符合要求,这轮循环就结束,学生就可以写一篇新的作文。如果没有,依然按照作文布置时的要求及批改意见,发回重写,直到满足上述条件为止。        
循环作文教学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有以下几方面疑惑:
一、课堂时间有限,面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教师很难做到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平衡。
这种情形很像偏远山区的小学,一个班里有好几个年级的学生,老师教了一个年级后又要教另一个年级,这无疑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对于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很难完成一学期新课标规定的篇数。
由于一些学生作文基础薄弱,一篇作文要多次循环才能达到要求,所以作文的数量与新课标就有差距,老师就很难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三、同一篇要多次循环,师生易产生厌倦感。
俗话说,再好吃的食物,两天一吃也就够了。更何况作文循环写作,好像是机械地重复,时间一长,产生了味同嚼蜡的感觉,也不足为奇。        
        对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来对待:
首先,一节课的再平衡。
当把新的作文布置给上一次作文写得较好的学生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后,我们再对上一次完成不好的学生进行指导修改。如果这一办法还不能平衡,那我们只能把课堂有限的时间让给上一次作文完成较好的学生,而那些完成不好的学生,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来指导了。此时,我们做老师的,更需要表现出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了。        
其次,我们对新课标规定的作文篇数要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解。既要看到它规定的作文数量,又要看到它规定的教学目标。如果仅仅是凑字数,像滥竽充数一样,而不顾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不顾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否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那还不如少几篇。        
最后,循环作文是在考验老师的耐心和恒心,是磨练老师的耐心和恒心的好时机。《论语》中云:“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耐心和恒心,就很难成为一名称职的老师。现在,在一些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我们更不要轻言放弃,而要充满信心,持续不断地去拉那些后进生一把。只有我们老师自己不觉厌不觉烦不觉累,才能让学生有兴趣有信心有能力追上甚至超过那些前面的同学。        
        应该说,循环作文教学法既有它的理论依据,也有它的现实需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以新课标为依据,以爱岗敬业为宗旨,以学生对自己的作文状况满意为标准,就一定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附参考资料:
        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现代教育新理念解读》,安徽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