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珊 刘苹苹
华南师范大学 510006
摘 要:幸福感在近几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介绍PISA2018幸福感的测评框架以及分析我国四省市学生的幸福感表现水平从中获得了一些推动我国学生幸福感研究发展和提高我国学生幸福感的启示:我国应注重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学生幸福感测评体系;注重增强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关 键 词:青少年;学生幸福感;PISA2018;测评体系
一、引言
幸福感作为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Diener,1984)。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重认知、轻情感,忽视了学生的幸福感需求,因此学生幸福感的研究对我国尤具现实意义。
2019年 12 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正式发布了关于青少年学生幸福感的报告——《PISA2018 结果(第三卷):学生的幸福感》,报告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参与 PISA2018 测评的学生幸福感。在 PISA2015 报告中,学生的幸福感被定义为“学生为创造幸福而充实完满的生活所需要的心理的、认知的、社会的、身体素质的能力总和”。PISA2018沿用了上述定义,在保留“总体生活满意度”题项的基础上新增“情感平衡”和“自我实现”题项,一起构成测评“主观幸福感”的三大要素。此外,PISA2018还专门编制了调查学生身体健康和人际关系和谐等的补充性问卷,但由于中国四省市的学生并未参与,本文仅聚焦学生主问卷中的有关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框架?
二、从PISA2018数据观中国学生的幸福感水平
除了对学生的幸福感进行直接测量 ,PISA2018主要从学校归属感、学生自我效能感以及生活满意度这三个方面研究学生的幸福感,它们是反映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PISA2018 测评结果,对影响学生幸福感的因素进行探讨。
(一)中国四省市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水平显著低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
学校归属感是由两种感受结合而组成的一种情感,一种是学生从老师与朋友身上感受到的尊重、包容以及支持等积极情感,另一种感受是学生认为自己是学校的一份子(Goodenow,1993)。较高程度的学校归属感会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有积极推动作用,学校归属感越高的学生,学校幸福感程度越高(Hughes等,2007)。PISA通过调查学生在校内的朋友结交情况、在校的心情、与同学们的关系等几项数据,构成了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指数,学校归属感指数越高,学生学校归属感越强。我国四省市学生学校归属感指数为-0.19,低于OECD平均(0),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 51位,属于学生归属感低但素养表现高的地区。
(二)中国四省市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水平显著低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
PISA 2018 将生活满意度定义为个体根据自身标准对其感知到的生活质量进行的总体评价。生活满足感与幸福感密切相关,有助于个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态度。PISA 要求学生对自己总体生活的满意度打分,满分为 10 分。我国四省市学生生活满意度平均分为 6.64 分,低于 OECD 平均分(7.04 分),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 61位。从国际来看,我国学生的总体生活满意度比印度尼西亚(7.74)、澳大利亚(7.14),但比中国香港(6.27)、中国澳门(6.07)等地区高,属于高学业表现、低生活满意度的地区。
(三)中国四省市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低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完成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Bandura,1977)。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作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有效地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水平。(宋灵青等,2010)总体来看,超过60% 的我国学生表现出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在“我对完成的事情感到自豪”“我对自己的信心使我可以渡过难关”方面,我国学生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比率都高于 OECD 平均值,但是在“我通常有方法达成目标”“我认为自己能同时处理多件事情”“身处逆境时我总是能找到出路”方面,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比率都低于 OECD 平均值。我国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指数均值为-0.08,表明我国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低于OECD国家的学生。
三、启示
(一)构建适用于我国的学生幸福感测评体系
目前国内有关学校幸福感测评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量表的制定上仍不够完善成熟。我国华南师范大学学者田丽丽编制的《青少年学校幸福感量表》在小范围内得到测评应用,该量表由学校满意度、在校积极情感和在校消极情感三种相对独立但又彼此相关的成分组成。然而该量表在青少年幸福感评价方面的内容相对较为零散,并没有将主观幸福感和学校幸福感等方面实现有机结合。
PISA2018的青少年幸福感调查将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纳入青少年幸福感评价标准体系,构建了校内幸福感和校外幸福感的子维度,形成了较完整的青少年幸福感的评价体系,给构建适用于我国的学生幸福感测评框架带来了重要的借鉴价值。因此,我国在构建学生幸福感体系时,应充分借鉴PISA学生幸福感测评体系,将学生的主观快乐、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进行多维度的幸福感测评,同时应充分考虑我国的教育发展不平衡性,结合城乡教育的发展特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学生幸福感测量体系。
(二)增强学生学校归属感
学生能否对学校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投入并获得归属感,会直接影响对校园生活的满意程度,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校幸福感。通过PISA调查发现,我国四省市学生学校归属感指数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51位,这表明我国学生在处理校内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关于提升学校归属感,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改进: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素质拓展、心理健康课程等心理疏导活动与课程,及时察觉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帮助有需要的学生改善各种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学会以客观的角度正确地评价自己,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提升学生的个体尊严水平,并降低他们的人际关系困扰水平。
(三)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根据PISA2018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均值为-0.08,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学校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一方面,学校首先需要重视学生的成功体验,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和独立成长的意识。另一方面,应培养学生的积极归因意识,重视归因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在教学生活中合理训练学生的积极归因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费尔巴哈曾说:“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教育作为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应该着眼于关注青少年群体的学生幸福感,使青少年能够在教育的引导下以一种积极的精神去体会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最终实现青少年的美好成长。
参考文献
[1] 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4, 95.
[2] OECD.PISA 2015 results (Volume III) Students’ well-being [EB/OL]. (2019-04-19[2019-12-05]. http://dx.doi.org/10.1787/9789264273856-en.
[3] Goodenow C. The psychological sense of school membership among adolescents:scale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correlates[J].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1993,30(1):79-90.
[4] Hughes Jan and Kwok Oi-Man. Influence of Student-Teacher and Parent-Teacher Relationships on Lower Achieving Readers' 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 in the Primary Grades.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7, 99(1): 39-51.
[5] Bandura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1977, 8
[6]田丽丽.青少年学校幸福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03):100-106.
[7]宋灵青,刘儒德,李玉环,高振华,李文君.社会支持、学习观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6(03):282-287.
[8]张冲,孟万金.中小学生综合幸福感发展现状和教育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18(09):72-79.
作者简介:
黄晓珊:1995年,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刘苹苹:1994年,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