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丹丹
泰安实验中学 山东省 泰安市 271000
【摘要】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都发生了一定变化。基于“问题即课题”的理念,为积极推进以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改革,不断探索生本课堂新模式,最终确立了以“导学结合”教学策略指导下的新课堂模式。将“导学结合”教学策略落实到生本课堂上,不仅规范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效益,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生本课堂;导学结合;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高中课堂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变化。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高中课堂需紧跟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要求,贯彻新课程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生搬硬套,打造以学生为本的生本课堂,让课堂变得自由、活跃起来。但是,教与学的高耗低效现象仍比较严重,学生学业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两极分化现象仍较普遍存在,学习困难和学生整体转化的难度仍比较大。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对教学课堂进行重新审视,积极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不断构建出高效的高中教学课堂。
一、“导学结合”教学策略的提出
生本课堂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积极思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导学结合”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学生得到充分的自学、交流、展示、训练、发展;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基础学习、深度学习、应用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教学的重点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从结果转向过程,从机械操练转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导学结合”教学策略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将“导”和“学”有机结合,可以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不同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造就愉快、自主、高效的生本课堂。首先,在生本课堂中存在两大支撑,一个是学生课堂学习设计(学案),这是课堂学生学习的流程和依据;另一个就是初备手稿(教案),这是老师上课的依据和课堂上教和学的设计。因此,将“导学结合”教学策略深入贯彻在这两个方面,才是对课堂最好的改革。
学生课堂学习设计(学案)是一种教学载体。学案导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是积极探究“导学结合”教学策略的一种教学模式。生本课堂最首要的就是要具有生本理念,要真正地实现生本课堂,必须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准备与思想准备。因此,高中教师要制定科学的学生课堂学习设计(学案),让学生依据学生课堂学习设计(学案)进行任务明确的学习,从而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感知,为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体系基础。
例如,在讲授《必修2(化学)》中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之蛋白质一节之前,集思广益,对学生课堂学习设计(学案)进行编写。
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4课时 蛋白质
编写: 审核:化学组
班级: 姓名:
【目标导航】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蛋白质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
2.掌握蛋白质的主要化学性质。(重点)
3.了解常见氨基酸及其结构特点。
二、核心素养
1.微观探析:能从官能团的角度认识蛋白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2.科学探究:对蛋白质的结构、性质提出可能的假设,设计实验探究蛋白质的性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并根据生活常识和已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写出三种常见氨基酸的名称及结构简式?分析氨基酸有哪些重要的官能团?
2.根据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推测氨基酸有哪些性质?
3.蛋白质有哪些元素组成?蛋白质水解产物是什么?氨基酸是怎么形成蛋白质的?
【合作探究】
结合教材《观察·思考》“蛋白质的性质”,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探究一
实验步骤 取2mL鸡蛋清溶液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饱和Na2SO4或 (NH4)2SO4盐溶液,然后加入少量清水。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探究二
实验步骤 分别取2mL鸡蛋清溶液放入三支试管中:
(1)向第一只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2)向第二只试管中加少量CuSO4溶液,
(3)将第三只试管中加乙醇的水溶液,然后分别加入少量清水。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探究三
实验步骤 用试管取2 mL鸡蛋白溶液,滴加几滴浓硝酸,微热。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组交流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叫蛋白质的盐析?条件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什么叫蛋白质的变性?与蛋白质的盐析有何区别?
(3)蛋白质如何发生显色反应?怎样鉴别一种物质是否为蛋白质?
(4)如何鉴别毛织物和化纤织物?
【当堂检测】
初备手稿,即教案,是老师上课的依据和课堂上教和学的设计。初备手稿要体现出课题怎么导入,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时间;学生合作讨论什么,讨论的时间;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怎么展示,展示的时间;老师精讲点拨,讲什么,怎么讲,讲多长时间,学生练、练什么,怎么练,练的时间等,真正体现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初备手稿不能仅仅罗列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题目,没有学的设计和教的设计,这样会造成课堂语言不简练,时间分配不合理,老师讲的多,学生学的少练的少。这种粗糙、沉闷、不细致的课堂是我们要摒弃的课堂。我们的课堂学生要动起来、思维要活起来、效果要好起来,这也是生本课堂的特点。
三、“导学结合”教学策略的实施
“导学结合”教学策略在课堂能够有效实施,导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问题是整个学生课堂学习设计(学案)的灵魂和核心,以问题和任务双驱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创新问题提出的方式,如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生活实际案例、游戏等手段,来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从而实现问题情境化的导入,让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兴趣,切实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导学结合”教学策略中,学是主体。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可以归纳为:基于情境的任务驱动——问题导学——深度学习——科学评价(即学即用)——课堂检测。在“导学结合”教学策略主导的生本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知识生成,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改变学习方式,践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严格按照“自学、合作、展示、反馈、应用”的“导学结合”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思路清晰,尤其注重学生有效深度参与,呈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地位的精彩课堂。
例如,在讲授《必修2(化学)》中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之蛋白质一节时,我以蛋白质自叙的动画视频导入新课引人入胜,学生课堂学习设计(学案)以实验探究为主,重视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与学生交流,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活动参与积极,将导学结合教学策略贯彻到实际教学课堂中,充分体现高效生本课堂教学理念。
四、“导学结合”教学策略的意义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也发生了一定变化。生本课堂的教学思想,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要真正激起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导学结合”教学策略在生本课堂的有效落实,这对于我们探索生本课堂新模式有很重要的意义。在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效益,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质量。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关注到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致力于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努力构建生本课堂。
参考文献
[1]程艳德.基于生本理念的高中物理生本课堂的构建研究[J].课堂教学,2020(33).
[2]曾雪芳.激趣导学,疑探结合—初中数学“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析[J].新智慧,2019(01).
[3]吴银英.聚焦核心素养 构建生本数学课堂[J].当代教研论丛,2020(11).
[4]张思秀.巧导 乐学 善疑[J].四川教育,2017(06).
[5]杨志梅.巧用“问题导学”,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福建教育,2020(03).
[6]林碧英.生本课堂,让学生思维更舒展[J].小学数学教育,2020(09).
作者简介
姜丹丹,1990年。
工作单位:泰安实验中学
职务职称:中学二级化学教师
学历:硕士研究生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