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汤锋
[导读] 素质教育的深入下,技工学校的机械类专业教学中

        汤锋
        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  安徽省淮北  235026

        摘要:素质教育的深入下,技工学校的机械类专业教学中,要对教学的方式和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思路,为学生打造出适合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掌握机械类课程的基础知识,并将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提升学习的效率。本文分析了一体化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机械类专业开展一体化教学的策略,以便增强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一体化;策略;机械类;技工学校
   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要以实践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的内容,创新教学体系,通过一体化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机械类课程实践和应用的技能。将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的整合起来,丰富学生的学习视野和知识面,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一、一体化教学的现状
                一体化教学就是将教学的内容、方法、实践项目、测评等紧密的结合起来,切实展示出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成为机械类课程学习的主导。虽然在新时期下,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得到了更新和优化,但是在一体化教学中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从课程的设置方面来讲,很多技工院校的机械类课程中理论性的知识比较多,实践项目比较少,教师在教学中也更加倾向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为学生设计的实践应用课程较少。这就导致学生对机械类课程的知识难以有全面的认识和掌握,不能更好的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1]。
   其次,部分技工院校没有为学生配置完善的实训设备和场地,有些机械类的实训设备比较陈旧,难以将新的技术和新模式渗透其中,学生的学习视野不够开阔。比如: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中,产业的更新升级比较看,对机电液(气)一体化的设备需求越来越广泛,并且在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下,企业对机械生产和制造的技术也在改良和优化。如果技工院校的实训设备比较陈旧,则会影响到实训的效果,阻碍了一体化教学的有效性。
二、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一)设置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首先需要对机械类教学的课程体系进行更新和完善,对教材的设置以及实践项目等进行优化,为学生引入企业生产和建设中的新技术与新理念,进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实践能力。目前很多技工学校在开展一体化教学时,第一学年会为学生设置一些机械类的理论课程或者基础课程,在第二学年则会穿插一些专业课与实践课,第三学年则会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这种方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分割开来,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的应用不够全面,甚至有些学生的理论基础本身就不牢固,在后期开展实训教学中,则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2]。
介于此,在一体化教学中就需要对课堂体系进行创新,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对机械类的课程划分为具体的模块,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教室到车间、从理论到实训,打造出一体化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从学习中实践,从实践中学习。

比如:可以按照钳工基本技能、焊工基础技能、车工基础技能、车辆电器检修等方式展开一体化教学,这样就可以将理论与实操衔接起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对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技能。
(二)构建一体化的实训基地
   技工学校也结合一体化教学的实质和教学的目标等,为学生构建一体化的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实践和操作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积极的投入到实践和学习中,提升一体化教学的效率。比如:学校可以搭建多媒体教室,并借助VR虚拟技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践中。如:焊工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师为学生播放电焊操作方式和注意的事项,并对电焊过程中的细节进行放大演示,并在演示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实际的操作。
   其次,学校还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借助企业的实训场所,让学生能够融入到工作环境中,并在企业导师的带领下,掌握更多的技术和技能。如:学校可以与车辆维修企业或者4S店等进行合作教学,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车辆的维修,故障的排除等实训项目中,切实掌握对应的操作技术。这样一体化教学的效率才会得以提升,达到了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教学的一体化开展[3]。
(三)加强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
        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实践能力会对一体化教学的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目前很多技工学校的教师实践能力还比较薄弱,对最新的技术和企业的生产模式等缺少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因此在一体化教学中就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在这种情况下,技工学校就需要打造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将企业的精英、骨干等引入到教学队伍中,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和深造的机会。让教师能够在寒暑假深入到企业的一线中,获取更多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的技能,这样才能够让教师队伍一体化发展。
其次,在教学项目的制定中,也需要教师和企业的骨干密切的配合,创新一体化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项目,并将企业在运行和生产中的最新案例、生产项目等渗透到教材中。同时通过设置一些技能比赛、机械设计竞赛、模拟沙盘展示、创新大赛等活动,增强一体化教学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竞赛中让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弱势,并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积极提升,弥补自己的不足,形成合作与竞争的学习模式,全面的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实践能力。通过双师型教学队伍的构建和技能比赛等,能够让一体化教学得到延伸,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水平也会得以提升。
结束语
   技工学校的机械类教学中,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优化教学的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的素质加以提升。因此学习要加强对一体化教学的重视,构建出完善的教学体系,并对课程设置加以优化,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衔接起来。同时还要打造一体化的实训基地,通过借助企业的实训资源,让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掌握技术技能。此外,技工学校还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为学生引进更多新技术和新内容。
参考文献
[1]刘少梅.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2019(27):67-68.
[2]周克斌.技工院校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20(03):296-297.
[3]李庆华.“产学研—用训创”一体化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20,30(10):85-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