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单元相关教学思考探析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赵蕾
[导读] 为了更好的适应小学生考试大纲变化,小学统编版语文教材设立了阅读策略单元

        赵蕾
        许昌市东城区教研室 河南 许昌 461000
        摘要:为了更好的适应小学生考试大纲变化,小学统编版语文教材设立了阅读策略单元,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虽然在文章篇目设立上并不做独立单元进行设置,但人文素养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训练却有着内在关联性、统一性、一致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研究编写意图,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开展多样的教学方法。当然把握教材的关键更是要以考试为基准,把每一堂课都视为一个小考试,以目标为驱动,以任务导向,阅读过程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和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思考探析
        前言:
        学生是语文学习中的关键因素,语文阅读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某种意义上讲,阅读和情感相伴而生,通过阅读不仅要锻炼学生的思维水平,还要由此让学生构建审美价值观念,学会用独特的视角观察美、记录美。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分析了不同文章的典型教学方法,并就如何提高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效率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供一线教职人员参考交流。
        一、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单元内容编排分析
        在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体现了统编教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旨在培养学生从会阅读转向爱阅读素质能力转变。进入二十一世纪初期,就有专家学者对学生的阅读基础、阅读能力、阅读方法提出重点关注,并且提出若干意见。统编教材作为人教版的延伸和提高,更加注重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从三年级开始,教材在编排上采取循序渐进递进式阅读,着力引导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进而去升华文章主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削减由于时空差异造成的理解上的难度。毫不夸张的说,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严谨阅读思路的一个外化过程。虽然当前教学中有群文阅读、文本互涉理论提出,但却打乱了教材学习的整体性,阅读教学过程中应保持持审慎态度。
        二、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方法探析
        1、根据课文编排,施行差异教学
        教学过程倡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师如果对文章展开深入剖析,也应当采取类似的策略。学生的阅读兴趣虽然广泛,但很少透过大量的阅读去反思阅读的技法,因此面对一些学生阅读量大的现状,教师应该有一清晰的认知,大多停留在量的积累上,即只对关键情节、主要人物印象深刻,而没有形成质的飞跃——不能很好的用阅读技法来提高阅读水平。因此,施行差异化的阅读方法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理解文意、归纳文章主旨。教材文章为了更好的训练学生,从阅读方法上把文章圈定为两种类型:必修必读和选修略读,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必学课文为起点,结合选读文章,分析文章的写作框架,总结其写作手法,把握起思想内涵。教师甚至可以进一步延展教学半径,合理引申部分学习内容,把一些经典的好文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拓展认知中沟通学习方法。
        2、构建整体意识,进行系统阅读
        过程控制讲求认知事物需要从宏观、整体、高度去看待。语文阅读学习同样可以参照此理论进行。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文章中部分关键句可以帮助读者实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重要作用。预想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有清晰认知,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就要明确每一篇课文、每一个阶段、每一种方法如何让学生更好的达到理解文本的最佳状态。比如在学习《搭石》时,文本相对简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以倒计时的状态让学生紧盯学习任务,进而在阅读过程中构建起高效的时间观念。

头一遍读是初作了解,第二遍读可以加深印象,在此期间,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幻灯片,放一些公园绿地中铺设石板的照片提出问题,乡亲们选取石头样式时有什么样的讲究,为什么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来摆放石头呢?一尺或者三尺、四尺的间隔行不行?第三遍读时,让学生着重从文章的内容中升华文章主旨,文章是如何将搭石的行为美、谦让美、尊老美协调统一的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篇记叙文,文章是怎样通过小小的石头反映乡里乡亲之间的人间真情。教师脑中有规划,学生才能在每一次阅读过程中都有新发现、新启迪。对于类似文章,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后题的方式,让阅读过程目的明确。
        3、关注技能传授,提高阅读水平
        常言道,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学会一套方法,让学生在未来的阅读过程中以不变应万变,这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却是,不同的文本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不同。对于教师而言,既要明确采取阅读教授方法的原因,又需要掌握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虽然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有一定的挑战,但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来说意义重大,也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比如阅读单元中《冀中的地道战》一课,教师可以将全文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第一是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最精炼的词句梳理出段落大意。第二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尝试将相似内容进行整合,即进行整体段落划分。文章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可以化归为一类,交待了地道战时间、背景、出现原因。第四第五自然段详细描述了地道内部的构造和特点。教师在划分段落时要注意启迪学生、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明白划分层次的内涵,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尝试通过沟通、笔记来加深理解。最后教师要发动学生在课上分享个人的阅读全过程。是如何带着问题高效完成阅读任务的,通过文章的学习又学到了什么新的阅读方法。充分发挥出学一篇文章,学会并巩固一种方法的效用。
        4、有效设置问题,强化文本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科学的设立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句意,更好的进入到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也有效的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对文章的主题立意、段落分析方法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具体来说,问题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设立。一方面是教材文本中的插图,并由插图延展到标题。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其容易对直观的画面建立起浓厚的兴趣。所以由此作为切入可以让教学过程更为通畅顺利。标题是一篇文章最为精华的部分,巧妙的对标题进行设问、剖析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梳理文章的段落大意。以《将相和》来说,教师可以在正式开课前提问学生,谁来讲述以下插图反映的大致内容,标题能够分析出来哪些。另一方面是由学生回答的问题勾勒出文章的层次。标题反映了将、相、和好的内容,那么两人因何而交恶呢?是什么又让两人重归于好呢?教师一边提问一边可以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利益面前产生分歧、在利益面前产生团结。当然作为典型的文章,教师要总结技法,在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是通过自己探究发现文章的关键信息,但教师应当将关键信息科学整合,让学生顺着整理出的线索让阅读更上一个层次,阅读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统编教材阅读单元的设置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相应的阅读水平也是一项长期性的教学任务。教师既要立足于学生基础,还要有一定的延展提高,不断活化知识应用,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文本中学会方法,弄懂文意,不断拔高学生的能力,这才是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顾士兰.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20,(31):36-37.
        [2]简凯.阅读有法教学有道 ——统编教材四个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思考与建议[J].语文教学通讯·C刊,2020,(12):82-84.
        [3]马蔷.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策略单元教学初探[J].散文百家,2020,(5):96-97.
        [4]潘建荣.依托单元教学突出整体阅读[J].小学教学参考,2021,(1):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