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晶
上海市杨浦区世界小学 200433
摘要:受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影响,各学科教师也在不断寻求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很多适合当前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其中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之一。合作学习法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也给当前的教育教学奠定了基础。小组学习就是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合作组,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合作组中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与成员之间分享自身的学习经验以及独特见解,共同探索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合作组成员整体进步的目的。关键词:小学英语;合作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
合作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也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教师,要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这对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英语学科,虽然具备很强的基础性,但是同时也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其中教材中的很大一部分的内容和知识不是单单依靠教师的课堂灌输学生就能够掌握的,而是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断练习。合作组学习的形式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师中,教师作为课堂主导,或者教师和学生单方向交流的形式,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一直处在比较被动的位置。但是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的优势都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一、教师如何更好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合理分组是实施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在对班级同学进行小组划分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组之间要便于交流,所以完全可以以就近原则为划分合作组的标准,通常都是将同坐之间或者前后坐之间的学生划分为一组。而且在作为的排列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合理安排,并在每个合作组中选出一个组长,对于组长的要求,一方面是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善于帮助同学,另一方面组长也要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除此之外,英语教师也要对每个组的组长进行一定的培训,使其能够明确自身的主要责任。
(二)优选内容是实施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虽然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成绩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完全依靠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是不可行的,对于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也并不是都能够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小学合作的教学方法,将教材中的知识点都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去完成,这会导致小组教学开始变得过于形式化,而学生也失去了探讨的新鲜感。
例如,能够让学生进行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些在要求合作组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引起争议的问题,合作组成员之间发生争论,并不是什么坏事,每个人都能够主动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是很自然的情况,作为英语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的这种行为。在争论的过程中,不管是学生能够通过内部讨论进行解决还是需要寻求教会的帮助,其最终的结果都能够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更有助于学生记忆。
二、合作学习的教学对策
(一)及时指出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鼓励。
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学习,但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领。因为学生的学习水平各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常见的学习误区进行及时更正,进步较快的学生,给他们发一个小红花。根据英语水平的不同以及英语领域的不足给予集中分组,并要求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互动交流。虽然教师的工作量有所增加,但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教师的付出就是有必要的。
(二)加深学生之间的合作。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合作学习就是对学生的学习培养,增加自主性。有效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正确组织和引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学习水平,进行合理的分组。这样在后续的教学中,每个小组都实力相仿,在教师进行提问时,每个小组都能公平竞争,都有发言的机会。学习好的能在小组中带动学习差的,能培养其语言组织能力和互帮互助能力,带动全班同学的上课积极性。教师可以抽出一堂课的时间为每一个小组组织展示的机会,比如这个小组擅长听力、那个小组擅长写作,都要给他们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们展示之余,顺便分享其学习方法,让其他同学进行借鉴,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在教学中已经比较常见,但是其效果还有待提升。本文主要围绕教师在不断地实践教学中,摸索和总结出的一些经验教训,而且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系列比较现实的问题,需要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完善。比如,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快速达到预想的教学目标,怎样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达到班级整体成绩的提升等等。针对这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如何更好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当前比较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桑新民,张蒂.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9实践[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信息化应看作一个过程.《中国教育报》,2002年1月10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