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琼 王娇 吴美琳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北街小学校 618000
摘要: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学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实现教学的创新。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我们针对网络区域信息化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老师们在教学工作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及教学工作的创新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区域信息化 教学创新
一、 引言
区域教育信息化因其具有的与网络发展相适应、与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相契合的时代特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现代教育体系当中。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就“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概念,实施举措和创新思考,以及区域教育信息化成功案例剖析等多个维度,对发挥网络区域信息化教学更大作用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
二、区域信息化概述
(一)区域信息化
广义的区域信息信息化,就是借助网络平台和数字化科技手段,穿越不同地区、地域的空间限制,实现两者信息化资源的共享合作建设。网络和现代数字科技是区域信息化建设的依托,当地的经济社会进步程度、所处的科技水平是发展基础。通过区域信息化建设,密切当地领域信息化与所联系企业的信息化关系,实现资源共享打和核心技术的相互融合,充分发挥出双方的独特优势,优化和涵盖发展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是区域信息化的最终目标。
(二)区域教育信息化
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要义是,在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规划和指导下,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及其他各种传媒,加速本地区教育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实践过程。区域教育信息化通过资源建设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实现。首先,资源建设强调区域教育信息化要与教学所采用的教学内容相匹配,针对教育教学的实际,利用现代网络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手段,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其次制度建设方面,强调保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网络安全性强,建立对教师的奖励机制,鼓励教师探索教育信息化手段的首创精神。
三、区域信息教育落实举措和创新思考
(一)学科线上教育的举措
1.基础保障先行,助力业务开展
学科线上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把传统的老师讲课的课堂搬到网上通过网上“空中课堂”观看视频来进行。为保证“空中课堂”的质量,在线上教育开始之前老师就要和网络管理员、学生、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调试好观看视频的设备和网络平台。在学生家中计算机和配套软件不匹配、软件不支持现场教学的情况之下,教师还要及时协调解决,保持“空中课堂”教学的顺畅。
2.兼顾个性教育,满足不同需求
线上“空中课堂”比传统教学课堂收看教师讲课的人数多,同时面对听课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教材版本、辅导资料出现差异性的情况。为此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学生教材差异,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例题的讲解、作业的布置的安排能够兼顾所有不同学生。
3.及时归纳问题,就重难点答疑
线上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对老师讲授的内容不理解或者出现困惑时,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面对面地提出。为了避免学生提问扎堆造成沟通线路的拥堵,老师可以采取学生线上留言,线下单独沟通的方式,把学生的问题给予反馈,对于学生提出比较集中的问题、难于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开设专题讲座进行集中答疑。
4.重视课后反馈,积累点滴共享
线上教学利用网上平台可以和学生方便交流,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把自己学习的点滴感受,解题技巧和学习心得及时和大家共享,激发出集体智慧的火花,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二)学科线上教育的创新
1.数据驱动,指导教育展开
和传统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授课方式相比,线上教学利用共享平台能够把学习过程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准确详实的记录。学生和老师在课下可以通过翻阅记录,像围棋的“复盘”一样,分析并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教师在知识传授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空间。另外通过线上数据教学平台,老师都能够随时做现场调查,学生可以用文字回答、也可以用语音录入方式做出回答。教师课后通过录像回放,查找学生的得与失。
此外,教师还能利用平台大数据,对不同地域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数据对比分析,衡量自己所教学生学习成绩,精准地掌握学生线上学习的状况,总结经验,查漏补缺。
2.革新模式,做好高效融合
为了发挥线上优秀师资资源的优势,避免资源浪费,线上“空中课堂”采取一位老师线上授课,再由原任课老师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方式。这种翻转式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两次学习内容的机会,既节省了原课任老师课堂时间的占用,又实现了二次复式教育。为了使翻转式课堂教学更佳效果,网上授课老师都是提前备课,精心设置知识点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参与互动、一题多解,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学生通过课堂视频和翻转课堂的方式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二次梳理,为集中精力攻破重点难点巩固知识创造有利条件。
3.技术引领,提升乐趣信心
信息科学技术的时代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的要求,积极倡导学习技术和应用技术相互融合。通过先进的网络和数据化科技技术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模拟学习场景、感知学习过程的生动鲜活的空间。学生除了必须掌握的“空间课堂”相关设备的操作、必须掌握网络信息沟通交流的基本操作技能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设置富有个性方便学习和查阅的个人网页记录自己灵感瞬间。利用平台与老师和同学开展活动,形成自主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提升对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和信心。
(三)双师课堂,打造新式平台
线上教学采取先由名师“空中课堂”视频上课,再由原任课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分析相关数据通过线上平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的方式叫做“双师课堂模式”。“双师课堂模式”的设计原则是把负责答疑、作业评价等工作安排在课后,缩小区域间、校际间教育资源的差距,为学生释放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双师课堂模式”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得到了线上、线下教师们的充分肯定,珍贵的视频往往被下载保存成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
(四)发展愿景和未来展望
区域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成功实践所证实,其优越性不容置疑。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出发,来促进区域信息化教学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应用。
1.相关教育机构和科研人员,要继续挖掘线上教育和共享平台“混合式教育”培养学生数字化、科学化信息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
2.分享学习经验,使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多种教学形式相融合,不断丰富数字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内容。
3.要关注线上教学人才梯队的素质培养,加强网络信息方面信息化社会责任的建立,培养学生网络使用当中的文明行为。
4.通过搭建适当平台,合理调整线上教学过程当中,师生“不见面”存在的空间鸿沟,通过线上、线下,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手机微信等不同媒体,建立师生之间“指间”上的沟通平台,减少距离感,增加亲切度以及认可度。
四、案例研究-以成都市区域教育信息化探索为例
作为区域信息化教学试点单位,成都于2018年4月份启动了互联网加辅以平台教育的区域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全地区逐步实现了教育资源平台、共享管理平台和信息服务传递系统的互联互通。在运行中通过不同地域之间网络的兼容、衔接与开放,逐步建立起了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了网络信息在市场资源配置当中的主导作用,实现了在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优秀师资及管理资源,以及信息红利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为助力本地区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做出了指引性贡献。
五、结语
区域信息化在教学的探索实践任重道远,正确地认识区域化信息化教学,有助于帮助教师走出对信息区域教育信息化的认识误区;有助于让信息技术为教育方式的增添强大的引擎;有助于跨越不同地区实现教育公平和资源共享;有助于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让学生体会到科技进步的力量,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面对“疫情”等突发情况干扰情况下,实现“停学不停课”,“空间课堂”巨大优势的发挥,为区域信息化在教学向更广阔空间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例证和无限的可能。
参考文献:
[1]焦爱英,程城,王慧.区域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研究——以华东华中9省为例[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21,27(01):33-39.
[2]史峰,蔡效猛.“三教”改革背景下信息化资源区域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21(01):59-65.
[3]孙晓奎.构建区域教育信息化学习共同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基础教育参考,2021(01):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