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梅
陕西汉中市汉台思源实验学校 7230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四个自信,分别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信是指在发展过程中,要坚信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传统文化历史,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面向全世界,在发展过程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此来实现我国伟大的中国复兴梦。对此教师在展开初中语文教学时,要将传统文化知识内容渗入其中,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过程,并且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语文成绩。本文就以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探讨这个问题而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引言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进入了一个网络化信息时代,很多的学生都会通过网络来吸取信息,学习等,可是学生的自制力都是比较薄弱的,因此他们在上网的过程中很容易改变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对此教师在展开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也可以传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进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对他们的需求。
1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
1.1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语文科目中包含的知识内容是很多的,而很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学生的人格塑造,传递我国社会中的正能量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方面展开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话,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我国历史发展中思想意识的改变,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便于学生们可以珍惜眼前的时光,进而能够发奋图强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着我国的传统节日给学生们渗入传统文化知识内容、或是给学生们讲解一下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等。长期这样下来可以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得学生将来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1]。
1.2符合我国发展国情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书记就曾提出了文化自信这个概念,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话,不仅可以传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符合我国发展的国情,使得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可以与语文课程标准相结合,给学生们提过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以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进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语文文化素养。
2初中语文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知识内容所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渗入传统文化知识内容
很多的教师在展开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依旧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少之又少。而且很多的教师只会按照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他们进行评价,在平时讲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内容时只会让学生们死记硬背,并且不会对该知识内容进行过多的讲解。例如教师在讲到文言文以及古诗词时,只会给学生们讲一下文言文以及古诗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们背会。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不注重传统文化知识内容教学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久而久之也会降低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2.2语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较低
在如今的教育中存在着很多的弊端。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会一味的追求学生的成绩,或是按照考试提纲给学生讲解相应的知识内容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语文教师在展开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同时也没有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也不会展开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活动,只会按照教材内容给学生们进行讲解。在这种情况下导致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较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
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3.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内容
教师在展开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自己的教学模式,重视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内容,并且对该知识内容进行扩充和丰富,然后将其合理地渗入到课堂教学中,以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在讲到《天净沙·秋思》这首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提前搜集与词人马致远相关的背景资料,并且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设备给学生们观看与这首词相关的视频,以便于学生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领悟这首词中所蕴含的意境美,赏析该文学作品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而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游子思乡之情,羁旅之情,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分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书写与秋天相关的诗句或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不仅可以不断的提升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2]。
3.2提升教师传统文化专业素养,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在平时首先要不断的提升自身传统文化专业素养,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拓展课本知识,做好将传统文化知识内容与语文课程标准相联系的媒介,在平时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阅读,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进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传统文化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便于学生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激发学生传统文化的艺术细胞。比如在平时教师可以多参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讲座,或是阅读相应的书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的渗入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如在讲到《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们讲解一下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在讲到《消息二则》时,可以给学生们讲解一下我国长征的历史,以及在长征过程中英勇献身的人民,这样的话不仅可以不断的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同时也可以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3]。
3.3开展相应的传统文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在展开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开展相应的传统文化活动,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例如在平时教师可以带领着学生们去参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博物馆,或是举办“传统文化故事会”,让学生们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讲解自己所了解到的传统文化故事,绘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手抄报等,以此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水平[4]。
结束语:教师在展开初中语文教学时首先要重视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在课堂中合理的渗入传统文化,在平时教师也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专业素养,给学生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进而不断的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徐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8(28):41-43.
[2]钟剑连.文明长久 渊源传承: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2(11):91.
[3]潘勤.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11.-13.
[4]曹珊珊.浅谈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速读(下旬),2019,(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