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金燕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

        金燕
        上海奉贤区西渡幼儿园 上海市 201401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建设也越来越关注,中国五千年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了中国人们这么多年的智慧结晶,是中国的特色传统文化,所以在当前进行幼儿教育的时候就应该积极的融合中国传统古文化。幼儿教育是我国进行基础教育的起点,所以在进行幼儿园教育的时候也应该积极的融入传统文化内容,让幼儿从小的时候就能够积极的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在自己的意识中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喜爱。在幼儿园教育中结合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幼儿园幼儿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更好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在今后进行幼儿园发展的时候应该积极加强传统文化的建设,创新幼儿园的课程建设资源,开展新型的教学模式,促进其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实施分析;
引言
        我国传统文化是伴随着我国文明发展而长期汇聚出来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瑰宝,也是我国不同历史朝代的发展表现,所以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指的即使中国传统文化祖先创造的并经过长期发展沉淀下来的具有民族特色,内涵丰富的文化,所以我国居民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拥有民族自信,在幼儿园教育的发展中积极的融入历史文化,让幼儿从小就养成爱国的精神,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勇于承担爱国使命,所以在幼儿园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进行传统文化课堂建设的时候也应该创新教育方式和内容,保障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具有专业的教育知识和能力,为幼儿学习传统文化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本文主要是对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进行相关的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其良好的发展。
1、幼儿园进行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1.1加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幼儿园进行传统文化课程建设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得了解传统文化,因为幼儿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龄阶段,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不够,容易被外来的文化所影响,所以在幼儿阶段很可能出现过于崇拜外来文化的现象。所以为了不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的意识中缺失就应该积极的发展传统文化,通过幼儿园进行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来让传统文化从小就走进幼儿的生活,通过让幼儿充分了解中国历史来对传统文化产生足够的兴趣,发展传统文化。
1.2更好的树立爱国情怀
在幼儿园中融入传统的文化能够有效的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因为儿童面对的世界都是崭新的,会受到生活环境和各个方面的影响。这时候就应该在幼儿园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在幼儿园课堂的耳濡目染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加自身的爱国情怀,这位他们在幼儿园中学什么文化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今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在幼儿园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能够有效的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不仅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有利于幼儿本身爱国情怀的培养。
1.3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融入也能很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因为我国传统文化本身的种类就是比较丰富的,不管是论语,诗经还是大学等都能够很好的陶冶幼儿的文化情操和素养,促进儿童的积极健康成长。除此之外中国文化还包括了剪纸、泥塑和陶瓷等很多的手工艺,通过让儿童接触这些东西也能够很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儿童的小肌肉群发展,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肢体动觉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2、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现状
         首先当前实行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存在的现状就是不够重视,虽然当前我国已经开始在幼儿园进行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展,但是经过相关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认为应该进行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并且认为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能够帮助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认为传统文化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是不太重要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也不利于幼儿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
         其次是缺乏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资源,当前很多的幼儿园在教育工作者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的幼儿园来说更是教育工作者资源匮乏。经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有百分之五十三的教育工作者认为自己本身就不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有一部教育工作者认为自己不能够担任传统文化的教育任务,而如果相关的教育工作人员都没有足够的知识素养的话就更不用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了。除此之外在调查中也能够发现很多的幼儿园存在传统文化教学单一的现状,基本上大部分的幼儿园只是在节日中进行传统文化教学,通过老师对传统节日相关人物和背景的解释来让幼儿进行简单的了解,对于道德观念,传统艺术以及相关内容等都没有过多的涉及,所以这种简单的教学方式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表面性。
3、传统文化建设实施分析
3.1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首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建设的时候应该保障老师本身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老师作为教育者应该对传统文化具有严格的重视程度以及足够的传统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其次老师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相互之间积极交流积累经验。最后幼儿园本身也应该支持老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为了很好的提高老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应该经常性的组织老师去参观博物馆等名胜古迹,扩宽老师的眼界和认知也是再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受教育环境。
3.2丰富教学内容
         在进行传统文化课堂建设的时候也应该积极的改善传统教育观念,对于教学时间的选择也不能仅限于传统节日,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就积极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例如在平时就组织幼儿进行象棋、剪纸以及其他相关传统游戏和武术等。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幼儿文明谦让,勤俭节约自己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对于不同地区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应该因地制宜,及时了解本地传统特色文化,之后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延伸,让幼儿能够合理好的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提高地域自信。
3.3创新课堂形式
         幼儿园在进行传统文化课堂建设的时候也要及时的进行形式创新,不断地进行创新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避免出现表面化的规范性教学。例如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的融入一些民间游戏,让幼儿有游戏的过程体验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也要求开始进行沉浸式的教学,让幼儿在自身的参与中更好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自主地去了解传统文化内容,实现深层教学的效果。
结语
经过相关的研究发现,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发展中已经清楚的了解到了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所以当前我国也将传统文化当成了一种重要的发展财富,所以在进行幼儿园发展的时候要重视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不及能够促进我国幼儿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积极的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促进传文化教学的深度发展,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李欣垚 & 但菲.(2020).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教育观察(40),40-41+60. 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20.40.012.
[2]李波.(2016).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中的适宜性研究.语文知识,78-80.doi:CNKI:SUN:YWZS.0.2016-08-026.
[3]余少君,李晓红.(2019).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中的适宜性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95-2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