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阅读在中学数学中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李姣姣
[导读] 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以及解题必须掌握的能力.


        李姣姣
         昆明市官渡区关上实验学校初中部 650200
        摘要: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以及解题必须掌握的能力.近年来,阅读理解题和应用题一直是数学考试中的常考题型,具有较强的选拔功能.很多学生不会解此类型的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数学阅读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数学阅读;学习;解题;培养
        数学阅读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学习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途径之一.
        近年来,阅读理解题和应用题成了数学考试中的重点内容,旨在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公式、法则等内容,学生还应该具备筛选和识别信息的基本能力,引导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就成为一种必须的教学任务.
        回望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涉及数学阅读的题目逐年增加.此类题型的得分率比较低.有的学生,看到题目里文字太多直接就放弃答题;也有学生读了一半,发现没读懂题目的意思,在考场上又担心时间不够用,也放弃了;还有的学生读完题后,不能很快找到关键字句,不能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就着急胡乱填写答案.这就要求学生要领会题目的意思,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后,能够快速提取文字中的有用信息,找到解题的入手点,并按要求解决问题,写出正确答案.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学生就无从下手.
        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本人通过平时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五点阅读策略.
一、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寻找答案
        教师根据所教授的内容提出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悬念去阅读课本,并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记号、划重点、记笔记等.养成读书时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并要求学生尝试用语言叙述数学问题及解题过程.
        对于一些难度不大,适宜学生阅读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阅读.进行时,可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或一节内容,照顾到各教学环节对时间的要求,合理安排学生的阅读时间.例如,七年级上册《1.5.3 近似数》,教学内容较少,教学时间宽裕,而且学生在小学时,就学过近似数.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制作好读书卡,在读书卡上设制好学生需要回答的问题:①什么是近似数?②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接着教师安排课堂上十分到十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数学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45页到46页的内容,包括书上的知识点及例题.学生阅读结束后,紧接着安排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填写读书卡.完成读书卡后,同学之间互相分享阅读成果.随后学生独立完成读书卡上相应的练习,教师更正答案.最后师生一起进行总结.
二、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时,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数学教材21页,了解我国古代数学书《周髀算经》记载的勾三股四弦五.以及数学教材22页,2500多年前毕达哥拉斯发现朋友家地砖铺成的地面图案反映的直角三角形三遍的某种数量关系.用数学阅读小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勾股定理这一章节内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阅读
        类比可以将复杂难懂的知识或者问题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在大家面前,让问题变得浅显易懂.类比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同样,在数学阅读中,也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这一章节的内容,在学习了18.1平行四边的性质之后,对于18.2 平行四边形中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的学习,教师安排学生通过类比阅读的形式进行.教师可以先制作一个表格,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52页到59页总结出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有关边、角、对角线以及对称性的性质.学生通过阅读之后,填写表格并对几个图形的性质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找出几个图形性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授课方式,根据知识点的特点创新优化教学设计.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类比阅读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通过类比的形式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究学习.
四、通过阅读理解题和应用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方程与不等式”中,都有大量的生动、有趣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阅读理解题和应用题.教师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应用题理解的难易程度,进行示范阅读,带领学生逐字逐句进行阅读.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再将关键词句转化为列方程的等量关系,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要领.例如,《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配套问题”(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100页)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1个螺钉需要配 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这一知识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阅读题目,把出题目中的关键句“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转变为列方程的等量关系“螺母=2×螺钉”,设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22-x)名工人生产螺母,从而列出方程2000(22-x)=2×1200x.
        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于阅读理解题和应用题的练习.由开始的逐字逐句带着学生分析题意,划重点、找关键字句.带领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五、开展学生的数学课外阅读
        数学是多姿多彩的,学生应该从不同角度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仅限于教材设定的知识和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数学阅读.教师根据近期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推荐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将阅读成果以思维导图、手抄报、小实验、PPT汇报以及演讲的形式进行展示,并对学生的展示成果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坚持数学课外阅读.
        开展数学课外阅读不仅开阔学生的见识,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喜欢学数学,热爱数学.
        总之,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探索规律、锻炼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此外,阅读不仅仅是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对于其他学科的帮助也是非常之大的,甚至对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也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孙阳.《浅析初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151.
[2]曹思齐.《数学教材阅读材料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学与管理,2015(9).
[3]夏冬平.《发展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7(20):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