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课堂,培养创新意识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 邱远慧
[导读] 现在的教学提倡进行素质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综合能力。

        邱远慧
        苏州国际外语学校   215000
        摘 要:现在的教学提倡进行素质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综合能力。数学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拥有数学知识,更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知识应用能力。本文将分析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拥有创新意识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教学;创新意识;现状分析;培养策略

        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属性[1]。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良好培养。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创新意识
        要想让数学课堂教学实现真正的创新,教师就一定要做好教学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进行创新思维的开展和想法实践[2]。教师引导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度,因此,教师一定要对陈旧的教学理念进行革新,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让学生拥有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的勇气,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激发。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励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让学生可以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建立坚实的基础。
二、带领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是一种科学的艺术,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与学生的思维规律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交流的过程中建构适合自己的知识框架,并积累学习经验。
(一)进行实践活动
        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拥有密切的联系,很多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数学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并掌握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进行变换处理,让学生联想旧知识,使学生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切割和拼接发现可以变换为长方形,进而得出长方形面积公式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相同的概念。当有的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这一结论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可以勇于说出自己得到的结论,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逐渐形成创新思维。
(二)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与独立判断能力更加重要[3]。学生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就会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缺乏独立能力,创造意识和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培养。

因此,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可以大胆探索新知识,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想法和能力。
三、做好课堂导入,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的好奇心是激发学生产生创新意识的动力。在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好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获得提升。
        我们可以使用设疑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工具,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例如,在学习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将经典的数学问题作为教学导入,鸡兔同笼就是非常经典的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使用常规方法是比较困难的,对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列方程等式的方式解决问题,将未知量设为x,学生会逐渐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方程等式的列法,进而让学生顺利接受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创新意识的一种表现。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的好奇心,面对学生的灵光一现或是突发奇想教师就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让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学到新的知识,激发创新的灵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学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四、革新教学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教师在课上时间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时间的使用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明确一个教学观念就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划定与教学情境构建时一定站在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准备活动,将教材内容作为教学情境设计的基础,明确教学目标并为学生标明和重点了解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使教学活动不脱离课堂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询问学生对情境课堂教学的感受,在反馈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不断地更新与完善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和高效,其中多媒体是常见的教学辅助工具。优化教学手段就是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恰当配合,从实际出发,用比较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比较多的知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不仅能使教学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和高效,还可以让学生可以在学习阶段接触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开拓视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获得创新方法。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创新课堂教学,让学生拥有更多是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索,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让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被满足,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顾华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华夏教师,2019(12):70-71.
[2]于连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2):119-120.
[3]郭惠敏.学习资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华夏教师,2018(35):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