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 彭荣亮
[导读] 在当前核心素养教学下,给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彭荣亮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实验小学    236220
        摘要:在当前核心素养教学下,给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视思维的学科,不管是在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果,对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联系生活,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在优化数学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实践与操作,在实践中观察思考与总结,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有效解决数学问题,促进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作用
        (一)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敏性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灵敏性体现为:首先是思维的迅速,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要从各个角度入手,加强思维开发,促使学生的大脑运转,从而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方式。其次是采用多元化的问题解决方式,能够让学生由形见数,转化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也就是让学生具有数学思维能力,并且能够快速地思考并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
        (二)扩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敏性能够显著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同时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思索问题。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都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因此,要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能够给各个学科带来服务。这个特点也决定了数学思维包含的广阔性特点。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能够使他们的思维更开阔,促使学生的思考。
        二、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生思维动力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的灌输教学,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发挥。由于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直观教学模式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相比而言,学生对身边的生活更加熟悉,因此,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促使学生形成抽象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什么是周长”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如果教师采取在黑板上讲解演示“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对学习产生学习兴趣,对于周长的概念的理解也不到位。而结合生活的教学,可以使知道更形象直观,利于学生理解与运用。开课之初,教师就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情境:同学们,有的同学参加过校运动会的400米赛跑,有的同学也见过学校运动会上的400米赛跑,那么,400米赛跑的路线你们了解吧?学生纷纷回答400米赛就是围着操作跑一圈。400米跑就是从起点再跑到起点结束,跑了一周。接着教师导入新课,让学生摸一摸不同物品的边线。如让学生摸一摸树叶、书本、课桌的边线,了解这些物体的周长。然后,教师启发学生怎样测量这些物品周长,学生拿出直尺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当测量树叶的周长时,有的学生直接用直尺去测量,但不够准确。教师启发学生想办法,如何测得树叶的真正周长。

于是有学生就用线绳围绕着树叶的边缘绕一圈,然后再测量棉线的长度,即可得到树叶的周长。本环节教学,教师结合生活案例导入新课,并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如树叶、书本、课桌等,然后再进行延伸,让学生测量教室的周长,学校花坛及绿化带的周长,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并且掌握了测量周长的方法,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学生可以发现数学规律。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与推导过程,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积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在学习之初,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炎热的夏天,小华与小红到超市去买冰淇淋,其中圆锥形的冰淇淋是0.8元,而与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冰淇淋是2元。为了买哪种类型的冰淇淋,小华与小红争执起来,大家为他们出个主意,买哪种冰淇淋合适?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究,为学生提供沙子、米,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究,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与圆锥的体积存在怎样的关系。在实验中,学生们发现,一个圆柱体中的米,可以装满三个等底等高圆锥,也就是说三个圆锥的米可以倒满一个圆柱体。这说明什么呢?学生在探究中了解了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从而总结出锥的推导公式,并用公式来进行测量现实中的圆锥体,并计算出体积。再让学生考虑在导入新课时的买冰淇淋的问题,学生就不难做出选择了。通过以上教学案例,可以得到的启示是,数学教学必须放手让学生操作与实践,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思考与探索,让学生通过探索总结数学规律,掌握数学探究与思维的方法。
        (三)运用数形结合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通常通过事物的形象来认知事物,而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数形结合思想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逐渐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提高数学综合能力。例如,学习“认识分数”一节,分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方法来强化对分数的理解。如选择1/3、1/5、1/6几个分数,然后画出一条线段并分成3等份,再画出一条线段分成5等份,一条线段分成16等份,分别将这三条线段各一份用阴影表示,这样学生就很直观地将分数表示出来了,学生通过图形可以更直观而深入的理解分数。
        三、结语
        在小学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思维能力就像是学生开启数学学习成功大门的钥匙。因此,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进行形象的教学场景的创设,并且鼓励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思考,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同时,在小学生未来的发展中,数学思维能力也是提高他们数理化学习的重点,能够给学生将来的更高级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更好地应用在未来的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冯晓霞.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180.
        【2】李文凤.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赤子,2019(01):24.
        【3】许建辉.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J].考试周刊,2019(01):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