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琪
温宿县第二小学 843100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逻辑性较强的学科,着重培养的便是学生抽象思维及逻辑能力,旨在经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具备解决数学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创新意识的培养,即为教师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于原有能力基础之上,为解决当前新问题而突破既往藩篱、创建新理念的一种思维活动,可使学生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锻炼和强化,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学生 创新意识 原则与策略?
引言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仅在个人生活中十分重要,而且在教育教学领域也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究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与途径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与目标之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国家的创新是通过人才的创新来实现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小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重要人才,支撑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小学生目前处在成长阶段,思想仍不成熟,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二次理解,进而得到更多的启迪。伴随整体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符合现代化的要求,素质教育已成了教育的主要目标,我们需要进行启发式教育,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进而让学生拥有好的创新能力,进而符合国家要求。数学属于自然学科,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创新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培养自主思考能力,不断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一)在思维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思维方式的训练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思维方式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变得更高,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思考相关的数学问题。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是需要老师从旁协助的,老师需要看到学生思维方式培养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讲述一些理论知识,更为主要的是能够通过这些理论知识,来让学生学会思考,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让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强大,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能够运用多种不同的解法来解决这些数学问题,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学生思维的思辨能力能够得到提高,遇到一些数学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自身的智慧加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和发展,这样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互动,开放数学课堂
新课改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的主体作用予以充分的重视及有效激活,而想达到这一目的,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为有效途径之一。以《确定位置》为例,教师可以学校周边某建筑物为原点,提问,若想经此至学校,可有几条路径,并通过图示的方法令学生准确指出行走方向,经此帮助学生对方向有关的知识进行复习,同时发散其数学思维。随后提问学生在森林或大海上如何对方向予以确定,并将A区域内轮船的航行位置图予以出示,让学生说出各相邻建筑物相对于轮船所处的方向,并讨论若想准确进行位置确定所需具备的条件。经分组讨论后,可选派代表进行总结性的回答,并对其回答中的独特之处予以肯定性评价。经此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更为灵活多变,使之可在实际生活中熟练运用数学知识,并锻炼其创新能力,开拓了其思维能力,同时使之对求异所获得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有助于其持久保持创新意识。
(三)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般来说,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会学习到一些数学理论知识,但是要达到巩固这些数学知识的目的,就需要老师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数学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老师需要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举出一些生活当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老师也可以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当中,能够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加强和提高,之后的创新意识也能够得到锻炼。例如,在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对长方体物体进行包装,即“把两个长3分米,宽2分米,高1分米的长方体拼在一起,有几种拼法?”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对自身的想法进行印证,这样对学生的表面积计算很有帮助。
(四)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教师可对生活中相关的物体实例予以展示,比如粉笔盒、黑板、课堂等教室里目之所及的物品,并由学生对生活中所见进行举例,比如手机、电视机、魔方等,通过生活情境创设,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拿出一张A4纸,将其由平面向立体图形过渡,由学生说出所构成的图形,再向学生抛出疑问:若是将很多A4纸摞在一起,那还是长方形吗?继而引导出立体图形概念。然后拿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包装盒,让学生说说他们最多可以观察到几个面,又有哪几个面是观察不到的呢?那说明长方体有几个面呢?然后由同桌之间对自己所带的长方体物品进行各个棱长的测量,使之明白各棱长之间的关系,并与正方体进行区分。通过教学情境创设,调动学生求知欲,激发其创新意识。
(五)实行开放式作业模式,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课后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课后作业不仅是在帮助小学生及时完成所学知识的复习,通过再一次接触让小学生熟悉并且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也是在帮助学生建立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之间的联系,进而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让小学生对这一类型的知识点的出题类型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学生完成数学题目,取得更高的分数有所帮助。但是这种形式的练习很可能会让学生机械化地对待数学知识,仅仅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停留在解题的方面,而不能真正运用到生活中,进而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所以,教师布置作业的形式应该有所转变,向开放型作业类型的方向靠拢。开放式的作业类型实际上就是指作业没有确定的标准答案,也没有确定的解答过程,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过程以及实际情况来进行解答。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作业模式不仅可以让他们摆脱完成作业的思维定式,改变简单利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而且也是培养小学生全面思考、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因为在小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切实地思考问题的情境,并且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情境中,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得出最终的答案。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出现互相抄袭,依赖参考答案的问题。所以对学生提高知识运用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寻求和思考新的方向、新的解决方式,积极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开端,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师应该不断紧跟时代步伐,提升自我教学能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意识,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杜红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对策[J].启迪与智慧(中),2020(04):21.
[2]王义菊,刘国翠.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方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60-161.
[3]郭宏娟.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新课程(上),2019(10):167.
[4]王秀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天津教育,2019(27):122-125.
[5]李文辉.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