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静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维新中学 553304
摘要:地理学科是中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在我国的不断践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已然十分重要。因而对于初中地理老师来讲,初中地理课程需要变革。要选择多种地理教学法开展地理课程,在教学中开展多重活动课程,使得学生在学习地理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也将自己的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本文将从活动课程的设置这个方面浅谈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活动课程;地理实践力;培养;作用。
引言:初中阶段的孩子对于地理的认知不足,他们认为地理不能算作一门主课,甚至在中考的时候都不考地理,因而对地理课程的关注度不够,导致自己的地理学习无法取得进步。并且在初中地理教学阶段,老师依旧采取的是传统的地理教学法,只会对着课本上的知识“照猫画虎”,因而没有办法使得学生的地理成绩取得进步,因而在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思考如何变革地理课程,使得地理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一、当前阶段中学地理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依旧是传统灌输法,但是这种方法已不再适用于我国新课改的教学现状。并且老师在讲解地理知识的时候,一般都是照本宣科,注重对于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面对应试教育的现状。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几乎不会带学生在地理真实情境中深化地理理论知识。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表情况很复杂的国家。学生也会在一些科普节目中看到我国的大好河山的情况,因此学生会对地理产生兴趣,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也没有办法去野外开展地理实践课程,学生也没有办法感知到这些地理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打折扣。
二、学生地理时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地理实践能力是指人们在进行地理模拟、调查时所具备的能力和品质。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地理环境中提高自身对周围事物感知、调研理解周边环境的能力。例如:当老师在教室里模拟了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的话,当学生有机会可以亲自到黄土高原上,那么学生就可以很轻松的明白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以及对于周边事物的考察要点。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是让学生了解这门科目,这只是很基础的地理知识,也是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我们有用的地理知识。比如:当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那么规划出行路线,寻找该地的特色美食,那么地理知识比其他的科目要更有用哦。
因此在初中学习阶段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地理的终身理念,让学生能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地理都是很重要的。
三、地理活动课程设置对地理实践力的作用分析
1.1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新课改的当下,要求学生在开展教育工作的时候,要注重对初中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那么想要做到这些就要注重对于学生地理活动课程的设置。举个简单的例子:想要让学生对于地理课本知识能够理解,那么就要开展地理活动课程,老师带着学生去野外调查。那么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并且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自身的体质,并且让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在实践中得到发展,了解我国的风土人文。一则可以在地理活动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来也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德育理念。
1.2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
地理不是一门简单的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谈到“人与自然”,“环境与发展”。这部分知识是属于人文知识的学习层面,那么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实验来形成活动课程,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实验了解各地人文景观。但是作为学生也需明白的是在当前世界,全球人口基数大使得环境问题严峻,那么在这个时候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足够了解我国当前的地理环境现状和变化情况,这样才能够使得自身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对于老师而言,就要开展地理活动课程,可以带学生在活动课上去户外捡拾垃圾,尤其是塑料袋。这样一来一则让学生明白了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二则也可以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将课程中这部分的内容细化了解。并且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多利用学生对于地理的好奇心展开课程,不能一味地讲,也不能强迫学生必须让参加到活动课程中去,这样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使得教学活动展开不顺。
总结:在我国,目前践行的就是素质化教学,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了尽早地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更加注重活动化课程,这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对于地理这门学科而言,需要老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践行活动课程,在活动课程中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发散思维,让学生能够有较大的思维空间,通过探索,最终加深自身对于地理理论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莫凯麟.培养初中学生地理素养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 2009 (02) :25-26.;
[2]季立伟.乡土地理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J], 神州, 2012 (30) :197.;
[3]迟舒丹, 谈地理课程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01) :83-83.;
[4]宁克刚, 阎巧荣.地理教学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02, 19 (01)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