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朱红艳
[导读] 小学数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提升综合素质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朱红艳
        杭锦后旗第二中学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015400
        摘要:小学数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提升综合素质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没有充分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学生虽然能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但是实践能力较差,难以有效应对各类问题。因此,对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进行探究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在传统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基本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思维受到束缚,在课堂学习中较少主动提问,甚至部分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局外人。如果学生长期处于机械式接收数学知识的状态,即无问题意识状态,他们也就失去了探究问题的动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消失,这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一、在教学前巧设悬念,使学生心生疑惑
        小学生对于问题的求知欲以及对于世界的好奇心都是相对较强的,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因此在小学教学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生上课走神的情况,而通过提出问题,学生迫切地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在课堂当中就会紧跟着教师的思路,注意力也会相对集中,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巧设悬念让学生心生疑惑,带着问题进行到学习,会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效果。例如在讲述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口诀中,教师就可以课前对学生进行提问,例如一个人手中有一块钱,那么九个人手中有多少钱,学生会通过简单的加法运算要出结果,然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如果一个人手中有两块钱,那么九个人手中有多少钱,以此类推从每人手中一块钱到每人手中九块钱,然后教师说,可不可以用同样的时间来计算出九个人手中一共有多少钱,学生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心生疑惑,因为以他们的加法运算难以支撑如此高难度高密度的计算,然后教师在进行适时地引导说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大家要不要学,通过这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课前的提问,让学生们产生问题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之间互相的讨论,来分析问题,通过讨论和分析来调动课堂氛围,让课堂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促进课堂效果的提高。
        二、在教学中制造矛盾,使学生提出质疑
        为了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加强自身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创造矛盾,通过矛盾的创造让学生们自行解决,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们分析问题应用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会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同时也会不断地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过程。

例如在讲述分数加减法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的思考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三等于多少,学生们刚刚学过相对应的概念会得出相对应的答案,然后教师在讲题目进一步变化对学生进行提问二分之一加三分之二等于多少,学生们并没有学过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学生们就会产生疑惑,该如何进行计算,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分析二分之一可不可以变成三分之二,怎么变,为什么这样变?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堂效果提高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在讨论之后引入辩论赛的模式,例如,每组同学派一个代表讲出自己的立场,正方为可以相加反方认为不可以相加,然后让正反方进行辩论,通过正反方的辩论,学生们应用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来驳斥对方的观点,而随着辩论程度的加深学生心中的疑惑也会越来越大。在这之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学生在教师讲解的过程当中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时在教师讲解过后也会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在交流时紧抓异议,让学生自我反问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们产生疑惑,将问题的提出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就会迫切地想要寻求解决的方式,因而上课过程当中学生注意力也会相对较为集中,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容许错误的出现,让学生们产生疑惑,例如在讲述乘法口诀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先不引入乘法口诀而让学生们自行用加法计算,以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而言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在大量的计算过程当中学生也很有可能会疏忽某些地方,导致了计算结果出现误差,而教师可以先不指出,让学生们自己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学生们在检查的过程当中发现自己所计算的结果与同组人员所计算的结果出现偏差就会反复计算,寻找自己在计算过程中遗漏的地方,通过学生自己的研究和发现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加法运算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地计算过程之后教师再抛出乘法运算,让学生们记忆力更加深刻,加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在教学后预留空白,让学生浮想联翩
        如何在课堂内容上进行扩充让学生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相对应的能力也是相关教师一直关注的重点,而把问题意识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学生们在思考之后也会查阅相对应的资料,这样就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相当于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预习。例如在上文当中的乘法口诀讲述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思考,如果遇到了十以上的乘法应该如何运算,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们自行思考,教师问题抛出之后就会分析该如何计算,课后也会翻阅相对应的资料,以及网上的计算方法和询问父母的方式来寻求答案。在不断地寻求答案的过程当中也是加深学生理解的过程,而同时对于延展性问题的解答,也会让学生们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更好地提高学习兴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也会以更加端正的态度和更有效率的方法去学习。
        结语: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并积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提问的习惯,以此增强学生问题意识,为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洁.浅谈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19(05):49-50.
        [2]缪全生.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