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强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城北小学 广东 韶关 512300
摘要:通过案例分析、实验调查、经验总结等方法探讨小学德育工作困境以及应对措施。实践结果表明,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较多,如德育教育的实施与课时有限之间的矛盾、学生愈发鲜明的个性、存在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基于此,文章就如何突破困境,提升德育工作质量提出几点建议:基于渗透的原则展开德育工作;基于以生为本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困境;对策
前言: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传统保守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要求,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新时代下,要将道德教学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教育得到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还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优良的道德品质,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小学德育工作面临诸多困境,文章对这一现象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一、小学德育工作困境
德育工作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并且指出德育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坚持协同育人的原则,将德育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然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工作的开展面临诸多困境,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首先,德育教育的实施与课时有限之间的矛盾。众所周知,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体育的课时较少,一周只有一两节课,而教师需要讲解的体育知识、技能较多,所以面临着德育教育与课时有限之间的矛盾,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指导学生动作技巧或者讲解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德育教育[1]。
其次,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小学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小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宽,他们的个性也越来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教育和管理难度。通俗来说,对于教师所讲的德育内容,他们不再无条件的接受和服从,而是持质疑甚至否定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育教育效果。
再则,小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较多。由于家长的溺爱,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小学生的思想或多或少存在被侵蚀的情况,如个别小学生是家中独生子女所以缺乏分享意识。又或者,由于家长的溺爱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小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凡事以自己为中心,这些都增加了教师的德育难度[2]。
二、面对小学德育工作困境的应对措施
(一)基于渗透的原则展开德育工作
面对体育课时有限与德育教育之间的矛盾,教师可以遵循渗透的原则,换言之,将德育内容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德育辅助体育,即德育成为体育中的一部分,这样既解决了课时有限的问题,又落实了课程教学目标。
举个简单的例子,篮球教学分为实践教育、理论教育两个部分,在理论教育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篮球的发展史、篮球明星的奋斗史等,如姚明所获得的荣誉与他背后的成就。
这样的教育既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篮球,唤醒他们学习篮球的兴趣,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篮球不仅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为国争光,从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也在无形之中利用姚明的精神感染学生,培养他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二)基于以生为本理念创新教学方式
小学生愈发鲜明的个性让教师的话语权被削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德育工作难度。为了迎接挑战,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采取授课方式,让他们的个性、思想等在课堂上得到展现,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既有助于落实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又能提升德育成效[3]。
例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同样以篮球教学为例,在教师传授学生篮球知识、技能之后,不同能力、基础的学生学习效果也不一样,有的学生快速掌握了传球方法,有的学生快速掌握了运球方法,还有的学生快速掌握了抢球的技巧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将擅长不同技术的若干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然后让他们互相帮助,如掌握了传球技术的学生指导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去传球,掌握了投篮技术的学生则指导组内其他同学投篮,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篮球竞赛活动,检验他们的合作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的互助、互动,学生不仅篮球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他们的个性、优势得到展现,自信心变得更强,更重要的是,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与他人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其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培养,而且改变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学会以集体利益为重,具备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从而获得身心全面发展。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实践活动
面对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各种原因造成的不良行为习惯,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例如,很多小学生缺乏规则意识,比如在生活中不按照交通信号灯过马路,在学校里不遵守班规条例等,教师在体育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如跑步项目训练中,组织学生玩“猫抓老鼠”的游戏活动,由女生扮演“老鼠”,先跑3秒钟,然后扮演“猫”的男生则从起始线的位置出发。规定被抓的“老鼠”以及空手而归的“猫”要接受一定的惩罚,如围绕操场跑一圈、做10个仰卧起坐或俯卧撑等。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增强了跑步训练的趣味性,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又能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他们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又如,组织学生开展体育竞技赛。如跳绳运动、羽毛球运动、足球运动中, 组织学生开展团体赛或者个人赛,一方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另一方面,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动机,培养他们的荣誉感、团队协作能力、敢于挑战、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等精神品质等,有效落实德育工作。
结论:综上所述,体育教学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上,还应当通过德育体现出来。面对当前体育德育工作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困境,教师应迎难而上,找到原因,在这个基础上寻找突破点,有效落实德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桂文.新形势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索[J].家长,2021(09):44-45.
[2]姚会文.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开展中渗透德育[J].学周刊,2021(11):169-170.
[3]郑艳芬.德体兼备 快乐成长——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措施研究[J].考试周刊,2021(15):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