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班级管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刘海清
[导读]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刘海清
        
        广东省广州市回民小学  广东省 广州市  510180
        
        摘要: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小学阶段是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三观逐步成型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小学阶段,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必须要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而班级日常管理对于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单单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在小学班级课堂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坚持五育并举,通过日常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德育;有效路径
        德育教育一定要从小抓起,它必须要贯穿教育始终,要渗透到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对其它教学工作的开展有重大的影响,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小学的教学过程当中,不单单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学生的道德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德育教学工作渗透到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当中,联系生活实际更好的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
        一、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发挥非常重要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的关键人物、核心人物,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关键人物,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学生。教师在日常管理和教学的过程当中,会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优秀的教师会成为学生的榜样,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学生会不自觉的向老师看齐,在小学阶段学生三观还没有成型的时候,教师的三观会影响学生三观的树立,从而影响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在小学班级的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作用,要注重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为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学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该得到重视,都应该有所规范,除了教师自身要重视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之外,学校也可以有相关的规定或者是规范来要求教师的言行,从而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营造健康的校园环境。同时还可以定期开展教师的培训和学习课程,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培训中设置模拟情景,让教师在此情境中提高班级管理的经验,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以及帮助教师了解如何提高自身在学生当中的影响力。教师在课堂中的德育工作也可以纳入教师的考评标准当中,对于教师课堂教学当中的德育意识传递、日常挂历当中的德育工作体现等等,都可以作为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依据,从而提高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以便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管理
        每一个学生都是唯一的,因为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经历,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有不同处事方式,对待相同的人、相同的事物也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所以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要在有规矩、有底线的基础之上,采用灵活的多变的管理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适当的调整管理方式。

班级管理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原有的个性,更好的掌握每一名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知道学生拥有的闪光点和他们的不足之处。从而可以给学生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让学生明白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改进,提高综合素质。
        针对班级管理制定相对明确的制度和方案,设置不可逾越的红线,在此基础上设置灵活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和管理方案。有的学生对于自身行为要求严格,自我约束能力强,但是也难免会有所疏忽,会犯错误,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首先不能严厉指责,这个时候教师首先要让其认识到他的行为是错误的,让他从心底里明白这样做的不可取性,在加上适当的惩罚让学生铭记这次的教训即可。而有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弱,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加强约束,重点进行关注和教育。有的学生是非观念不是很明确,就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和学生谈话,在语文课堂上放映相关的影片,开展相应的班会课等,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念。总之教师要合理分配精力,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管理,从而最大限度的管理好班级。
        三、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
        教师对学生心理的了解程度和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能力都离不来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这就需要教师要保持和同学们的互动与交流,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彼此更加的了解,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怀与爱护,以此产生了对老师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当遇到问题和困惑时才会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了解,才能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形成良性循环的师生关系,从而加强德育教育。
        在课堂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分享自己的故事和观点,从而引导学生和教师开展对话,尊重学生观点,鼓励学生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如和学生分享自己读书时候的故事,讲一讲自己小学时候是如何学习的,以及在犯错误时如何改正,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可以也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差距缩小,两者的感情加深,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感,更容易让老师诉说自己面临的困难也也更容易参考老师的意见,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利于课堂管理。
        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小学课堂的德育教学工作我们一定要给予广泛的关注,要在日常的课堂管理之中贯穿德育教育的理念,坚持五育并举,要通过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进行个性化管理、加强师生沟通交流等手段来优化小学课堂的管理,形成有效的德育教育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蒋佩芝.小学班级管理中常见问题及策略探讨[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1(1):32-33.
        [2]郝巧艳.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途径探究[J].陕西教育:教学,2021(1):39-40.
        [3]敬利.实施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探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1(2):35-36.
        [4]陈爱华.小学班级管理中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融合[J].文理导航,2021(8):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