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张瑜
[导读]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
        张瑜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600)
        【摘要】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导向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知识体系、能力以及思维,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价值。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教学,可以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本文主要介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 物理实验
        一、问题描述
        随着教育改革的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了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在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充分调动,落实因材施教。
        我们选取的两所普通高级中学作为研究样本,对这两所学校的学生和物理教师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得到以下几点关于课堂导入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1.对导入设计的重视性不够
        有些物理教师按部就班,把基本知识讲清楚,基本完成教学内容就认为完成教学目标,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入导入设计上,长期下去会导致学生对新知识失去学习兴趣。还有的教师虽然关注导入设计,但是对导入内容和方式的把握还不够,使得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逐渐降低,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2.导入设计的方法单一不够灵活
        虽说实验导入法更能使学生产生兴趣,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师的认识也要适应形势的需要,如何在导入教学中寻找突破是值得从教者深思的,一味的守旧对学生接受新知识势必有影响。
        3.忽略了导入设计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物理教师对导入设计态度不够重视,选取的导入材料切合性不够好,甚至没有设计好导入方案;有些教师虽然进行导入了,但是目的性不强,当学生感觉跟后边的学习可能有关时,教师又不进行强调和解释,往往会给学生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作为教师一定要牢记导入的要求和目的,没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导入再用心去设计也是无用的。
        4.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教师感到自己设计的导入方案效果不够理想,尤其疑惑怎样导入设计才能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也提醒着广大教师应继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地进行教育实践与反思、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5.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
        在学习新课前预习物理教材的学生占少数,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果最佳的途径必须是学生本身愿意接受课堂导入内容,课堂效果自然显著提高。所以,教师可以适当通过导入的环节引导学生调整学习习惯,充分预习,提前准备课堂学习内容。
        二、课题界定
        基于高中物理实验核心素养开展课堂导入教学研究的研究界定主要包括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课题导入教学两个部分的界定。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指高中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良好科学思维的素养。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时俱进,包括以下四方面。
        1.物理概念及实践应用
        物理概念及应用包括物理概念的定义、图像及公式等物理语言及其应用,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对自然运动和相互作用等关系先进行记忆、理解等加工处理后,寻找概念之间存在的广泛内在的生成过程本身。
        2.科学思维与物理思想
        科学思维是探索自然规律的有效工具。以学生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离不开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形成勇于攻关、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3.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探究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手段,通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提出,作出合理适当的假设,多渠道完善实验方案的,设计出有效的实验等,这过程完全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
        4.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包括科学本质内容和方法原则、探究科学的严谨态度与价值观追求,以及科学技术结合人文社会环境诸多要素。
        三、研究思路
        1.突出视觉效果,锐化物理概念及实践运用
        学生学习物理的首要任务是物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这需要物理教师通过课堂导入部分适当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形成具象化的认识,把抽象的知识融合现实,让学生更易接受新概念。因此,可以在课堂开始前导入生活常见的物理现象,为课堂概念的说明打下基础。
        2.重视实验环节,激发学生科学思考
        物理实验是透过实验现象验证物理规律的常用手段,是物理学习的本质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形象性,引导学生重视物理实验,学会在实验中进行科学思考与设计方案。
        3.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理念的课堂教学时代要求
        ①在动态化的学情研究中培养核心素养
        有研究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的途径在学校等场所获得的教育内容,作为生活于现实世界的学习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关键能力的内核。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的形成源于后天教育的培养,他是人格完善和能力提升的认知基础和精神支柱。物理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物理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课堂教学将要把学生带向何处。要弄清楚上述问题,教师不仅要加强理论学习更要在动态化的教学系统中分析学情,让有序且有距离感的知识更加匹配学生的认知习惯,如此才能让物理课堂更加适合学生,才能让核心素养的培养之路更加顺畅。
        动态化的学情研究应该关注学生的过去、现状以及未来,应该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信任感以及归属感,让学生做人做事具有理性的思考与科学的行为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把握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以此来勉励学生,缩短它们与核心素养之间的距离。研究学情还应该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共同点,及时调整物理教学,引导学生向引导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允许个别学生彰显个性,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们学有所长。
        ②在教学互动中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
        教学中教师要合理使用教材,不能拘泥于教材,要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教材内容、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成长经历有效整合。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更要追求教学背后的意义价值,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本。“动态”与“系统”是新型课程观念的关键词,教师要善于在系统优化的层面上引导教学互动,在学生与情境互动的过程中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同时也启发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不断地活化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之中,促进全面发展。
        4.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理念实验教学的初步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课堂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作用举足轻重。作为物理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提升。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分析与探索,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这些都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此外,教师在分析学情的过程中还将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让学生感受彼此尊重的幸福和共同成长的快乐。
        四、预期成果
        在新课标提出物理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提高核心素养高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其原因分析有助于丰富课堂导入环节教学设计的有关理论;揭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有助于发现现有物理课程和教材的不足之处,促进教材中新知识导入环节的编写。这一轮的新课程改革是全面而深刻的,它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突出学生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核心,本课题研究形成的结论可以直接指导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冉婷婷,于海波.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思维[J].课程教学研究,2017(07):69-72.
        [2]袁芳.关注科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评价改进初探[J].物理教学,2018(12):11-16.
        [3]刘佳佳.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实施[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07):1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