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伟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213151
摘要: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新课的导入效果,有效的导入环节不仅可以将新课知识合理引入,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提高对新课导入的关注度,采用合适的导入法导入新知,引导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新知、学习新知。针对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在本文详细分析了几种导入方法,以期给其他一线数学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导入;导入方法;
有效的课堂导入法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高中阶段,相较于其他学科,数学这门学科难度比较大,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他们不知道如何学习数学知识,也不知道如何开始学习新的知识点。针对此,数学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导入法,将新课知识导入其中,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新知识点。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常言道:温故而知新。在导入新知识点的时候,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再次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点记忆,并通过举一反三对新知识点产生深刻认识。在学习新一章“三角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章“函数”的内容,并树立函数与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在梳理通关系以后,学生对新一章知识点有基本了解,在学习的时候也更有信心。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一个缓冲时间,学生在该时间内消化旧知识点,然后通过旧知识点学习新知识点。数学教师在教授新课知识的时候,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让他们有时间去调整自己的状态学习新知识,这样不仅学生不再排斥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学习效果有更佳。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情境导入法就是说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可以是问题情境,也可以是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采用情境导入法导入新课知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新课知识点的学习中。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创设合适的情境,并以此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还拿“等比数列前N项和”这个知识点来说,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故事情境:
高斯是德国著名的助学家,在他10岁的时候,有一次教师让班级所有学生计算“1+2+3+4+……+98+99+100”的和,老师刚分析完题干和要求,高斯就计算出答案并告诉老师,老师看?非常惊讶,其他大部分同学还在计算,即便完成计算提交答案也是错误答案,最后,班级只有一个同学得出正确答案,那就是高斯,并且他的速度也是最快的。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高斯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在听完这个故事,所有学生都在积极动手操作,进行演算。)
师:各个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探讨高斯的解决方法,在探讨结束以后,各个小组要派学生回答问题,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甲组学生:老师,我们小组一开始想的是将所有奇数项加起来,也就是1+3+5+……+97+99,然后再将所有偶数项加起来,也就是2+4+6+……+98+100,最后将两个结果相加起来。但是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种计算方法运算量很大,少有不慎就会计算错误进而导致“满盘皆输”,到现在,我们小组还没有计算出来。
.png)
师:乙组的同学非常好,他们找到了高斯的计算方法,不过他当年才10岁,还是小学生哦。那么今天,我们就顺着这个思路,研究一下等比数列前N项和要如何求解。
在这个故事情境中,学生会对高斯的数学天分敬佩不已,并且对他的计算方法也非常感兴趣,这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积极投入到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以高斯为榜样进行演算,课堂氛围非常好,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十分理想。
三、巧设悬念导入新知
何为悬念?就是指那些悬而未决问题与现象的安排,以引起观众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设置悬念可以将人的胃口吊起来,引导他们兴致勃勃的去猜测、去探寻,乃至欲罢不能。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的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悬念导入法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个是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悬念通常是自相矛盾、或令人不解、或出人预料的,可以让学生产生焦虑、兴奋、渴望的心理,只想一探究竟。而这种心态也正是数学教学所需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先对教材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巧设悬念,导入新知。就拿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等比数列前N项和”这一知识点来说,教师带领学生的开展折纸活动,并提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如果我们用一张特别大的纸折叠起来,会超过珠穆朗玛峰吗?”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最后,教师给出结论“拿一个厚度为1mm的纸板,将其对折23次,那么其厚度就可能超过珠穆朗玛。”学生在看到这个结论以后,会在心理产生强烈的反差,而这也将学生的探究欲充分激发出来。注意,悬念导入法与设疑导入法有相通之处,但又不是完全一样,前者更注重“悬”,后者更注重“疑”。
总的来说,一节完整的课程由多个环节构成,而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导入环节,其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现代学者研究表示:上课之后的十分到三十分钟这段时间,是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的一个时间段,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的最佳时间。所以,导入环节作为上课前到上课十分钟以后的过渡阶段,不仅要将本节课所讲授的新知识点引出来,还要消除学生对上一节的延续性思维,保证新课知识的教学效率。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掌握多种导入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从而为课堂高效教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史龙.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及案例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4,000(012):37-37.
[2]姜泉洋.多元化导入打开精彩的一课——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分析[J].数学教学通讯,2017(6).
[3]彭文彪.课堂导入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南北桥,2020,000(00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