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黄莲秀
[导读] 思维可视化就是教师在教学当中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
        黄莲秀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三岔路小学  415000
        摘要:思维可视化就是教师在教学当中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使得学生对于学科的知识更加容易理解,使得学科的知识教学充满了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应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小学生来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以及解答,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指导小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数学知识以及公式。基于此,以下对“思维可视化”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引言
        根据皮亚杰认知心理学规律,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思维水平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即形象思维阶段。数学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如何将数学中的抽象知识形象化,更为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对保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十分重要。可视化教学是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将抽象的、不可见的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清晰地展示出来,能够让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目前可视化教学已成为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一、运用图示法进行生动教学
        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简单背记,数学学习更加需要理解,而年纪尚小的学生没有建立足够的思维空间,很难理解一些比较生硬抽象的概念,这就像数学学习里的一座座高山,有些学生很难越过这些高山。作为教师,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进行图示法教学,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简明易懂。例如,在学习“负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借助“数轴”来实现对负数的直观教学,以“0”为中心点向两边画线并扩展数值,这样让知识更加浅显易懂,便于学生掌握。
二、利用思维可视化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公式和理论知识
        图形相较于纯理论文字而言,更加充满趣味性,并且更加容易被小学生所理解以及记忆,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的理论知识更加清楚地理解以及记忆。在小学数学的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思维可视化的优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数学思维,在课堂教学当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比较大小”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在向学生介绍该堂课教授的主要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来向学生展示数字的大小,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得比较大小的相关知识点更加充满趣味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于多媒体图片的观看,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字大小关系,并且能够做到对数字的大小进行正确的排序。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来理解数字大小的关系,并且明白数字的内涵。利用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对于数学知识能够做到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
三、理清各类数学习题解题思路
        虽说小学数学需要联系生活,但是数学也是最先运用在应试考试中的,所以说,解题是关键。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可视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增强了许多,但是培养逻辑思维、懂得解题的步骤、明晰解题的思路脉络也至关重要。一份好的答卷,不仅在于答对题,更在于在题目中剖析思路,并且举一反三,熟练运用。所以,教师应当运用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法,在习题解答中也让学生生动了解题意,知道每一步的意义,深入了解答题思路,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一系列与相应数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题。在读清题意的情况下,努力理解题目中的各个已知条件,整理出大概的思路,如把一个五边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进行计算,首先要得知每个边的长度、每个角的度数,分别计算出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两者进行加合,从而进行完整的计算。
四、任务驱动,启迪思维内在活力
        小学生往往好奇心比较旺盛,探索欲极强,因此,数学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项目式教学。即:布置各种课堂任务,引导学生组建学习兴趣小组,并带着任务、问题进行课堂学习,开发自身思维能力与思想活力,研究探索数学思维与知识内涵。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研究,必须具有时效性与可行性。也就是,一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认知,实现教学内容与目标的生活化,这样才更利于学生理解问题,从而方便得出有效结论;二是任务完成必须要有时间限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项目研究,以带给学生紧迫感与压力,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潜力,而不是无限期的拖延问题,最终不了了之。比如,在进行多边形面积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周末自行分组研究操场、学校花坛、草坪绿地面积的大小,让学生自己组内讨论、探索实地测量的方式与方法,思维运算的经过与途径,并寻求快速求得答案的策略,最终得出实践数据与报告。
结束语
        可视化的帮助下继续理清解题的思路,完成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拓宽思维广度,在学生们的学习达到饱和状态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从而开始新一轮的学习。思维可视化教学相比于原始呆板的教学输出,其成果已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得以体现,现阶段也更应该加强运用,让教学生动化、易懂化、易操作化。
参考文献
[1]黄玲.浅谈“思维可视化”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之重建[J].家长,2020(28):69+71.
[2]陈正华,华旦玲.基于“思维可视化”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19(24):53-55.
[3]姜卫春.思维可视化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9(01):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